“同向而行”的“告白”之不变的爱国情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 王菊

又到七夕,相传在每年七月初七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的日子,起源于上古的七夕节,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个“中国情人节”一直延续下来,被赋予了美丽爱情的浪漫色彩。《陪你度过漫长岁月里》有这样一句词:“一次次失去又重来,我没离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光是检验爱最好的办法。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亦是如此,时光荏苒,一颗坚定不移的爱国心是永远不变的。

这种爱是“同甘共苦”,是最有力的相依。有一句话说“我们坚强的不过是彼此相依”,可见最难能可贵的感情,莫过于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对于一个国家同样是如此,越是在困难面前,越需要人民同甘共苦的爱和支持,这也越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却没有哪一次被打倒,每一次面临灾难后却愈发图强。任何困难面前,都会有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相依相偎的保护之墙。疫情、洪水接踵而至的2020庚子鼠年更是让我们看到的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共苦之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行的知名专家、医务工作者,在洪涝灾害中逆行的人民子弟兵等等,无数的他们即使没有名字却都是英雄,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的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国人,同时,这种英雄气概和人格魅力在各种困难面前支撑起民族的崛起,凝聚起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这种爱是“白头不离”,是最朴实的相守。《白头吟》说:“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今年的《感动中国》中一位位英雄人物就是他们用自己的“时光”表达了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深深的爱意和无悔的坚守。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敦煌石窟的樊锦诗,30多年热心公益的盲人朱丽华,60多年深藏功名的“战斗英雄”张富清,70年接力守护国旗的两任澳门校长杜岚、尤端阳,40年为香港发声的爱国人士伍淑清,30年拼搏不息为国家争荣誉的中国女排,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他们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坚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薪火传承,他们本是平凡的人,却用时光的坚守,成就了伟大的事,那便是“爱祖国,爱人民”。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相守,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这就是他们感动中国的真正原因吧。

这种爱是“同向而行”,是最暖心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学子寄语:“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始终要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就好像60多年前的西迁人,一群心怀大局的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到大西北扎根,历经种种考验、没有怨言、没有悔恨,唯有爱国的心,与家国同行的心。这就是“党要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最好诠释吧,这也只是无数与家国同行的爱国之人的一部分。“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航船已经起航,我们要秉承前人的信仰,破浪前行,让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根植心中,融于血液,指引前行,用更加辉煌的成就,实现对祖国爱的诉说,我想这就是最暖心的告白了吧。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门前》这首诗里,刻进时光里的爱就是这么无言而深沉。不计其数的爱国人士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里,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他们的时光和生命诠释不变的初心,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诠释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过程中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这应该是一种刻到骨子里的爱了吧!

(0)
上一篇 2020-08-25
下一篇 2020-08-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