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背篼”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委组织部 吴利民

走在贵阳的大街小巷,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身影:他们坐在树荫下、穿梭在楼房间,背着用竹子做的背篓,穿着破旧的解放鞋,每天在这座城市奔波,不管烈日或暴雨。他们,成为贵阳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背篼

“背篼”大多来自地州、县城农村,他们为生活而奋斗,为儿女而努力,凭一个背篼扛起一个家的希望,为过去交通不便的千万贵阳人提供了方便。同时,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提高,“背篼”群体的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似乎也是可以预见的。但是,贵阳人永远都不会忘记“背篼”,不仅是因为他们在经济社会落后的时候为贵阳带来了动力,不仅是因为他们变成了贵阳特有的人文景观,更是因为大家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吃苦耐劳的劳动者,更是一个负重前行、敢于担当的精神标杆。

我们记得的,是背篼们风雨无阻耿直爽快的坦荡。“背篼”们大多憨厚老实,三言两语便可将酬劳说定,尽管他们付出的劳动看起来跟收入不成正比,但他们反而很少讨价还价,并乐于与主家聊天吹牛。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规矩。一般情况下,背篼有三不背,即:一是来历不明的货物不背;二是雇主自己可以轻松拿得动的货物不背;三是宠物不背。他们常说:“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来历不明的货物可能是犯罪分子偷来抢来的,我们不帮助坏人逃避打击;雇主自己可以轻松拿得动的货物和宠物不背,主要是尊严问题!我们只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也许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他们因此承受的压力和艰辛,但是这份坦荡更值得我们去铭记。

我们尊敬的,是背篼们默默无闻负重前行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的行为和人群有很多,但永远也不会缺少那些默默无闻负重前行的劳动人民。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劳动创造了社会文明。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是劳动人民创造了五千年的中华灿烂历史。平常人很难想象那个小小背篼的重量,我曾经好奇去试了试,一直爱好运动健身的我光背到肩上就感到很费力,更不用背着行走自由、爬坡上坎。我试着和他们交流,发现眼见的重量其实更易背负,身后家庭的重担,社会生活的压力更容易压弯他们的腰,就算如此他们依旧活跃在刮风下雨、烈日当空的贵阳,为着你我他的方便、为着家庭的希望而负重前行。

我们推崇的,是背篼们自食其力奋斗不息的精神。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一直都是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更是穷苦劳动人民的生存之道。背篼,几乎是贵阳最底层的劳动者,为了生计而从事的廉价体力活,靠自己的双手打拼糊口,他们是当代自食其力奋斗不息最有力的佐证值得敬佩。也许他们偶尔会向天抱怨两句,然后依旧默默的努力。从来不乏有那些为了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为了家庭温饱而努力奋斗的“背篼”们,他们的故事辛酸而励志,是我们贵阳人实现后发赶超,逐梦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0)
上一篇 2020-09-16
下一篇 2020-09-1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