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讨薪“挤牙膏”需多方使劲

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冉鹏

年关将至,有关农民工讨薪的话题又引人关注。据媒体报道,拖欠农民工工资又出现了新方式新形态,在农民工欠薪案件多发的建筑领域,常会出现一种“尾款怪象”,“老板们”要么硬拖不给,要么如挤牙膏一般,挤一点给一点,“能拖就拖”早已成为一些人的惯用招数。这种“挤牙膏”式讨薪,让农民工在讨薪的路上,多了几分烦恼。

应该看到,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民工维权服务力度,“恶意欠薪”入刑,法律援助更通畅,行政执法更主动,这些举措有力保障了农民工的利益。在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实施整治后,前些年“跳楼式”“围堵式”“上访式”讨薪逐渐减少,农民工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欠薪现象仍然屡禁不绝。最高人民检察院2020年12月发布的6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中,其中有黄某拖欠杨某等18名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共计25万余元;2020年9月,江西省南昌市的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中,被告人谢某把收到的劳动报酬挪作他用,导致126名农民工486万余元工资拖欠……这些案例,加上“挤牙膏”式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欠薪新花样,说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还未绝迹,也说明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还需要持续发力。

法律是维权最有力的武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加上法律维权成本高、门槛高,对于文化程度偏低、法律知识欠缺的农民工群体来说,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难度不言而喻。对于数亿人的庞大农民工群体,就业渠道窄,维权意识低,出现欠薪情况,很多也只能选择忍着。加上欠薪原因复杂,有的因为建设资金有限,垫资施工成常态;有的层层转包,最后工程款项出现“断尾”等现象,往往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给讨薪维权之路增添了难度。不管是哪一种拖欠原因,损害的都是农民工群体的利益。只有从强化法律支援、改进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全过程帮助农民工维权,才能让讨薪“挤牙膏”的现象成为“过去式”。

“农民工讨薪难,难于上青天”。曾经有人对农民工讨薪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多方努力下,如今的讨薪路变得更加顺畅。但要真正根治讨薪问题,消除“挤牙膏”式讨薪的烦恼,还需多方发力、共同使劲。一方面,要从改进完善管理机制入手,加大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等的落实,对使用农民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并加以规范和约束,形成制度合力,杜绝讨薪中“挤牙膏”现象。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人社、工会、住建、司法、社会组织等相关部门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的联动机制,形成打击讨薪“挤牙膏”的合力,切实有效维护农民工权益。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欠薪的惩戒机制,加大对欠薪者的惩戒的制度力度,对恶意欠薪行为纳入诚信管理体系,引导欠薪者自觉扛起社会责任,履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义务。另外,还应探索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考核机制,加大地方部门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考核机制,压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工作责任,用制度之力保障劳动者应有的权益,撑起劳动者尊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农民工权益,让农民工不再“讨薪”,事关国家发展稳定,事关社会和谐进步。关注脚手架上挥汗如雨的身影,关注流水线上汗流浃背的劳动者,关注那些工厂、工地上无助的眼神,将其背后的社会权利问题纳入视野,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让讨薪维权的司法救济渠道更畅,让欠薪者不再肆无忌惮,为几亿农民工建立起一条更宽广、更安全、更正义的权益守护之路,守牢劳动者的尊严底线,让广大农民工始终面带笑容、怀揣希望,更有尊严、更有信心,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0)
上一篇 2021-01-26
下一篇 2021-01-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