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层朋友”

重庆市巴南区选调生 李锡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作为一名在基层锻炼的选调生,我有幸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交到了不少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尤其是“盛哥”“老陈”和“杨大娘”,他们伴我在基层成长,是我干好基层工作的良师益友。

“孤立无援”,同事“盛哥”伴我融入基层。记得刚到乡镇报到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同事们都对我这个顶着名校“光环”的选调生非常感兴趣,而我却因为记不清镇政府同事的名字,常常喊错人,闹了不少笑话。加上性格腼腆,我时常一个人吃饭、散步,在夜深人静之时总感到“孤立无援”。而这一切被同事“盛哥”看在眼里,作为在乡镇工作了七年的前辈,他主动传授给我自己的“独门”工作经验,还带着我一起去下村走访,教我如何与群众打交道。慢慢地,我开始协助领导的工作,和同事们一道走在扶贫路上,坚守在防疫战场……从“我”变成“我们”,我成功地融入了集体,融入了乡镇,融入了基层。我发现这里不仅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有干事创业的展示舞台,更有一群可爱的战友,他们中有人已经在基层坚守了数十年,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更明白了坚持的力量。

“本领恐慌”,领导“老陈”教我提升能力。作为刚从校园走出来的选调生,有学历高、思维活跃等诸多优点,但也有经验不足、能力欠缺等弱点。刚踏上工作岗位之时,我对公文写作一窍不通,更别提行文规范、词藻优美了。那时候最怕的就是领导安排我写材料,写一篇组工信息花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却质量不佳,这种“本领恐慌”让我感到焦虑不已。但我的领导“老陈”,只要有时间就会亲自帮我修改,并且细致批注,传授我写作的经验,让我慢慢对公文写作不再惧怕和抵触。后来,他鼓励我尝试写网评文章,教我如何投稿,而我也从那个初出茅庐的“小白”成长为同事口中的“写手”。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害怕领导安排写材料,反而将写作看成一种乐趣和挑战,这都离不开“老陈”的悉心教导。这一路,每当我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帮助和鼓励,想要真心地对“老陈”道一声“谢谢”,你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心浮气躁”,贫困户“杨大娘”让我收获价值。刚刚迈出“高校门”踏进“机关门”,面对艰苦复杂的新环境时,难免有点“心浮气躁”甚至会有“毕生所学”竟无用武之地的挫败感。但这种自我怀疑在我帮扶的贫困户“杨大娘”那里慢慢得到消解。杨大娘已经七十岁高龄了,在第一次走访时,她告诉我自己家中的自来水经常停水,她只能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井水来吃。我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村干部和自来水厂了解情况,最终顺利解决了自来水停水的问题,家里的水缸又重新装满了水,大娘脸上有笑容了,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不断地感谢我。这一年多来,我都记不清有多少次接到杨大娘的电话,帮她卖鸡蛋、打扫清洁、政策解疑,渐渐地我们成为朋友,也有了更深的感情。通过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我收获了自我价值,也逐渐相信只要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平凡的工作也能收获巨大的成就感。

这就是我的“基层朋友”,他们跟我掏心窝子,给我“开小灶、传真经”。我也不断地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在基层这个大舞台锤炼品质、磨砺意志、沉淀自己。

(0)
上一篇 2021-03-03
下一篇 2021-03-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