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里的 “西宫”

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 夏晓艳

沪西工人文化宫,简称“西宫”

西宫这一词在我的童年还是留下了很深刻印象的,姐姐们一直口中念叨的词,“西宫,起伐”,然后三两为伴一起出发了,直到日暮西山,才尽兴而归。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和好友们的聚会就会选在西宫了,西宫,始建于1959年,于1961年初正式开放,曾经是上海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和上海工人文化宫(市宫)、沪东工人文化宫(东宫)并称上海“三大宫”。

初中的时候,西宫沿街这里已经变成小商贩市场,贩卖衣服、鞋帽、礼品,各种摊位摆放在那,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简直是学生族的福音,挑选礼物,送给好友。周末上完课,和三五好友相约一起逛小商品市场,兜兜逛逛,沿着武宁路入口进入小市场,转过几个弯,迎面而来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拍照机器。美少女们站在一块布帘中面对屏幕选好自己心仪的款式,摆着各种姿势,不满意重新拍,5,4,3,2,1,拍摄时间到。

在我高中时候,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商贩市场开始变成美甲摊位,无痛穿耳摊位。走进去,铺天盖地,“指甲,做伐”,各种拉抢,蜂拥而上,走在拥挤的走廊过道上,看着摊位前认真挑选指甲式样的年轻人,我和好友那时也很有跃跃欲试的冲动。高考完毕,我们相约一起来做无痛穿耳,好像耳洞打好了,我们也长大自由了。

西宫不单单是一个公园,更是一个沿着湖边散步,春天闻着青草香,秋天漫步满地梧桐叶的地方。湖中央有时有划着的小船,路边有蹒跚学步的小孩子,有坐在长椅上休息的爷爷奶奶们,也有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学生嬉戏打闹,更有年轻情侣来此约会。

说到西宫,不得不说西宫后门有个“实惠点心店”。顾名思义,价格实惠得不得了,小笼包、豆腐花、鲜肉月饼随便点,物美价廉,远近闻名。每次我们都要来吃上一吃的。

一直听说作为承载老上海回忆的沪西工人文化宫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路过武宁路,沿街的商铺已然全部拆除。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年少青春的时光不复存在,略微伤感之后又觉得是情理之中。西宫从最初成立,经历大半个世纪,主楼(沪西工人俱乐部)和沪西工人影剧院成为当时上海中心城区一处值得珍视的城市遗产。从80年代起,添置了大型游乐设施,成立了美术、摄影、书法、钓鱼等爱好者协会。再到后期,西宫分成老西宫和新西宫。各种饰品、文具、礼品一应俱全,然而缺少了西宫原有的公益性文化特色。

随着我们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祖国日益强大,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掌握先进的技术,吸收新的知识来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和西宫一样,改造不代表消失,西宫的拆除但同时会新建市工人文化宫,致力于把“西宫”建设成集文化、体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市级大型文化设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的正是如此。虽然商贩小铺、游乐设施承载着和我一样的80后那代人的回忆,互联网的兴起,网上冲浪购买物品也着实比现场买更便捷,工作的前几年去西宫的次数少了,偶尔路过之余也发现和周遭有些格格不入,改头换面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经过武宁路,沿街商铺的杂乱无章不复存在,感叹我们所处的时代朝气蓬勃,我们居住的环境在党中央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日新月异、美不胜收。我们需要不断突破,不断进取,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头换面也只是时间问题。

(0)
上一篇 2021-04-09
下一篇 2021-04-0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