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村旅游 推进乡村振兴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朱灿 徐飞

近期江苏一则“农房改民宿”的新闻上了热搜,南京高淳小茅山脚村,将原有14.5亩预留宅基地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把闲置农房改成精品民宿,农房转手后的收入,由镇上成立的投资公司统一投资,每年获得5%以上的收益,用来给村民分红,每人每年可以分2000多块钱。伴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地区利用资本运营等手段,充分盘活闲置低效的农村建设用地,既能发展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又实打实地填满了农民的口袋,通过发展农村创意旅游,为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富民路”。然而面对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和审美疲劳问题,做好“特色”“创新”和“机制”三篇文章,能够更好地抢抓机遇、发挥农业优势,从而带动地区发展。

充分挖掘区域特色,打造优势旅游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描绘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蓝图。美丽乡村是诗意的栖居地,是承载乡愁最好的寄托,只有充分挖掘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擦亮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底色。正如无锡阳山桃花节、镇江丁庄葡舍、徐州贾汪石榴花节、南通通州葡萄节等,无一不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打造成一个个精品旅游项目,将原始村居蜕变成一个个网红村落,既能吸引游客留住乡愁,更能发展农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不断探索模式创新,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在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中,如何留住游客始终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变的核心,如何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旅游粘性值得持续探索。如充分发挥乡村在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上的优势,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古镇,让游客能够“寻到乡愁”“记住乡愁”。如在旅游观光之余,围绕游客观光、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体验文化的全过程,扩大经营范围,打造亲子乐园等创意田园,开发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式体验环节,适当增加采摘垂钓活动,让游客体验到高品质的乡村休闲旅游体验。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致力提升发展质量。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同样要重视乡村的人居环境、卫生治理和水土保护,健全管护机制,在共享共建中实现持续增收。由村集体牵头,通过吸引资本的方式,形成“合作社+村集体+农民”的合作方式,签订投资和分红协议,共同开发经营民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村集体通过合理资金分配,将部分获利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既能维护美丽宜居乡村形象,更能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传承和保护当地文化的同时更多地吸引游客、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0)
上一篇 2021-04-16
下一篇 2021-04-1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