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党建引领促脱贫 旅游带动奔小康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韦竹立

近年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围绕“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旅游发展定位,以“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为发展思路,实现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走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旅游带动、共同致富”的新路子。有国家A级景区12家,2019年接待游客8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亿元,已有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产业带动脱贫,预计2020年旅游带动脱贫人口超3万人。

党建引领促融合

以党建为纲、群众为本、旅游为用、山水为体、民俗为魂,整合全县资源,打造党社联建体系,合作社依托村党支部和“五会治屯”,大胆推进组织创新,成立党小组,实行村支部与合作社党小组班子交叉任职,由村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监事长,村级事务助理任合作社理事长,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红色基因”;按照“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村屯党员组成的公共事务理事会将合作社采用股份联营方式,鼓励群众以土地、山场和闲置农宅等要素入股,组织部牵头筹资建设标准化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分红,为旅游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如贵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领438个贫困家庭种植灵芝、茯苓、天麻等中草药1500多亩,产值2600万元。

生态旅游保发展

按照“全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原则,借优势谋发展,向特色要效益,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抓配套,多措并举争取资金,大力实施生态乡村建设工程,易地搬迁3175户13441人;“一村一品”,科学筹划,创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内涵的旅游扶贫示范点。如双龙沟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被拟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在它的示范带动下,当地种养、土特产、手工制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通过发展民族手工业,借助蜡染、刺绣、银饰等民族工艺品牌,把民族手工产品变为商品,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有民族手工艺企业307家,直接带动贫困户2000余人就业创业;积极引进麻桃、油桃、猕猴桃等品种,仅猕猴桃一项,每亩就可为村民增收3000多元,并在组织部门的引导下形成集旅游观光、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党建+旅游+消费扶贫”模式,延展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绿色品质,增强产业发展韧劲。

线上销售拓市场

通过党建引领,将现代营销理念植入旅游服务全过程,全力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合作社、村集体、农民”三方收入。尽可能把疫情对旅游消费和贫困群众的损失弥补回来,从县级财政组建100万元的扶助资金,按每个景区补贴15万元兑现给4A景区,确保渡过难关。如,旅游部门党支部在全面部署防疫措施的同时,提前谋划,组织景区开展疫情防控业务培训,服务提级,设施升级。并积极引导各景区创新营销模式,将宣传营销从线下搬至线上,通过网站、电视、抖音、微信等媒体平台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截至目前,各景区通过“云游”直播、“县长代货”“抖音游景区”“VR游景区”等活动已售出近5万张门票,销售额近100多万元,旅游产品通过线上销售收入近200万元。

组织扶志助脱贫

坚持党建引领、厚植生态优势、做强县域旅游、带动群众增收,用党建促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让“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的“内生动力”迸发起来,在“造血式”扶贫上狠下功夫。志智“双扶”,组织部门牵头,联合人社局、农技中心、专业导游对员工和贫困户进行文旅知识、旅游服务、市场营销和文艺表演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把员工和贫困户培养成服务员、导游员、营销员、演职员、驾驶员、救生员等“六大员”,让员工和贫困户成为民间歌手、种植能手、营销高手,确保有劳动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实现“一户一人”就业3116户,5224人就业,开发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3577个。实现党建聚人心、合人力、谋出路、共致富、同小康的目标。

(0)
上一篇 2020-05-26
下一篇 2020-05-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