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南:建立党委直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模式

推选入党积极分子是发展党员的一项基础性、重要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员发展、队伍建设的质量。近年来,为解决农村青年人才入党难、留不住、用不好,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继乏人等问题,山东临沂市莒南县筵宾镇打破党组织传统设置形式,以党委为主导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探索建立党委直接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模式,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搭建平台,打造“人才磁场”引才

青年人才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干劲十足,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筵宾镇党委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调研过程中发现,村级党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组织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后备干部梯次培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通过与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返乡青年人才深入探讨发展意愿、沟通交流发展建议,大家一致觉得,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党组织,是解决阻碍农村发展一系列问题的“题中之义”。

考虑到农村青年人才布局分散、难以组织,镇党委书记孙泉成提出“想要‘引凤’,必须‘筑巢’”的发展理念,通过搭建平台、成立组织、吸纳人才,形成集约化管理,鼓励引导更多青年人才向党组织靠拢。

筵宾镇因势利导,在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旧址——筵宾镇金沟官庄村,成立莒南县筵宾镇青年人才孵化中心,经过“宣传发动、个人自荐、组织推荐、严格审核”等程序,共吸纳60余名青年人才进入孵化中心,同时,孵化中心下设青年人才党支部,由乡镇组织委员兼任青年人才党支部书记,孵化中心成员由党委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交流锻炼平台。

强化培养,厚植“人才沃土”育才

在联系培养方式上,孵化中心成员由青年人才党支部择优推选接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后,以什么方式培养、如何形成培养合力、发挥培养效能就成了下一步该考虑的问题。

按照“夯实要素保障,多方联系培养”的原则,一方面,筵宾镇统筹镇村两级资源,为青年人才党支部落实活动场所,并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提供学习培训、社会实践、创业就业等服务;另一方面,建立“传、帮、带”联系培养机制,由党委、青年人才党支部、原籍村党组织“三方培养、共同培育”,确保培养措施得力,培养效果明显。

“传”达上级政策理论精神。党委每月举办一次集中培训,通过举办党的知识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方式,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传达重要政策、重点任务部署落实情况;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党性实践锻炼和集中研讨;原籍村党组织每年邀请培养对象列席不少于4次集中学习。

“帮”带提升思想觉悟水平。指派党委委员、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和原籍村党组织成员担任培养联系人,指导入党积极分子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经常进行谈心谈话,及时纠正思想偏差,解决工作难题。

“带”领上岗培养实践锻炼。及时督促入党积极分子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采取到部门挂职锻炼、到原籍村跟班工作等,有计划地给他们定目标、压任务,鼓励他们在党的建设、村级事务管理中提出意见建议,提高决策服务水平。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教育、统一培养,培养对象的政策理论素养、为民服务能力和工作实战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

考核运用,激活“人才效能”荐才

在培养后期,筵宾镇构建培养对象考核评价机制,打通向原支部荐才、优先推荐为发展对象的“最后一公里”。

严格考核评价。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积分管理办法,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季度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行、入党动机、工作学习情况和现实表现等进行一次考察;原籍村党组织每半年对其在村内表现情况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届时党委派员参加,设置“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测评结果作为择优推荐的依据。

动态管理调整。结合日常表现和考核评价成绩,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对连续培养后确实不能胜任、党员群众评价较差的,启动退出机制,不再对其进行培养。

择优推荐入党。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党委择优推荐积极分子到各村党支部,详实介绍其在党委联系培养期间的现实表现、工作实绩、考核结果,由原籍村党支部按程序开展下步发展计划。

此模式实行将近两年来,共有6人成功推荐为党员发展对象,有2人成功发展为党员,其中2人考选为村支部书记,为村级党员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0)
上一篇 2021-05-27
下一篇 2021-05-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