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助推器”

甘肃省岷县县委组织部 袁城江

甘肃岷县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以有效增强贫困乡村内生动力、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项计划”,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引”字当先,“招贤纳士”计划“扩容”。始终把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工作当作补齐人才短板、优化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各项人才“招贤纳士”计划。严格按照“按需引进、精准引进”的原则,围绕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急缺实际和中药材、草、蜂等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双向对接、“刚柔”并举和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刚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0名,柔性引进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博士)团队2个、专家人才21人。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回引岷县在外籍优秀人才25人。同时,通过项目合作、回乡创业、聘任兼职等方式,积极引导在外创业人才回乡创业兴业,促进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移、项目回迁。

“育”字为要,“精英成长”计划“储量”。以现有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为重点,充分依托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和陇原之光”访问学者、“双招双引”等计划和西部扶贫协作人才交流平台,全面实施“岷州精英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外派挂职、进修深造、培训锻炼等方式,组织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党政人才赴外培训,到鼓楼区学校、医院、企业进行跟班进修。同时,以特色产业基地、学科建设为主,陇原青年创新人才项目为辅,采取“主辅结合、双向用力”的培育模式,不断扩充青年骨干学术人才和产业领军数量。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2家、人才培育基地9个,培养推选县级领军人才、县管拔尖人才110名。

“带”字托底,“头雁领飞”计划“增压”。紧盯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求,以着力打造具有岷县特色的优秀专家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行行业“首席专家”制度,采取“1+1+N”(1名首席专家+1个专业团队+若干个乡村主体)的模式,全力打造农业农村急需的科技创新团队、创业导师团队和公共服务团队。及时制定《岷县“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创建实施方案》,按照“建设一个工作室、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个团队、转化一批成果”的思路,在教育卫生、文化农业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目前,累计组建各类创新创业、技术服务团队279支,申报世纪名师工作室5个,初步带动青年骨干人才100多名。

“联”字做媒,“进村入企”计划“蓄能”。建立“双百四联助三农”长效机制,按照每个服务团对接联系一批行政村、一批产业基地、一批重点项目、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每个人才联系1至2户贫困户“1+5”模式,统筹选派104名农业技术人才对口联系乡镇18个、行政村139个,33个产业基地、46个合作经济组织、30个项目和157户贫困户。持续抓好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新选派“三区”科技人才31名,聘请21名“土专家”担任贫困村、合作社特聘特技特派员,深入企业村社开展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工作。截至目前,开展农民科技培训3577人(次),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达到了1.3万人。推动规范化特色经济合作组织、产业基地等达到了近500家,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产业基础。

“帮”字鼓气,“联村共建”计划“助力”。紧扣打造“三链”建设升级版打造工作,继续深入实施“百企联百村、党建推扶贫”行动,按照“村企联建、产业共建、结对帮建”对接帮扶模式和对接一批资源、创建一批项目、发展一批产业“三个一批”目标,鼓励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原材料收购、农产品代销,生产基地、扶贫车间建设和土地流转、项目共建、合作社联办等方式,与联系帮扶贫困村开展“联村共建”工作。引导企业参与农村各类项目建设11个,建成优质牧草种植基地6个8000多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2个8.6万亩,草畜养殖示范小区56个、扩大中蜂养殖规模1.5万多箱。

(0)
上一篇 2020-10-19
下一篇 2020-10-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