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一线下沉力量 基层产业兴旺

贵州省铜仁市委组织部 张伟

一线下沉力量  基层产业兴旺
——贵州铜仁“四在一线”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贵州铜仁市紧紧聚焦产业“八要素”,落实“五步工作法”,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组织在一线建强、人才在一线聚集、资源在一线整合、示范在一线打造的“四在一线”,推动一切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长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在一线建强,全面引领集体经济。一是支部覆盖引好路。坚持发挥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行“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工作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合作组织的党建类型和特点,通过单建、联建等方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在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党建全覆盖。截止目前,在全市204个500亩坝区建立党组织34个,在2598个劳务机构建立党组织18个,在产业链、龙头企业、合作社、边远村寨等建立党组织1895个、党小组526个,下派党建指导员288人。二是村社合一铺宽路。坚持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大力推广村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互融共建的“村社合一”组织方式,由村“两委”领办创办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构建起“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组织架构,推动合作社与村“两委”同向同力、互促共进。截止目前,全市2737个村(社区),成立7161个合作社,实现村社合一2625个。三是利益联结拓富路。全面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推广资源开发型、盘活存量型、异地发展型、产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创收型、市场经营型、旅游引领型“八型”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动员引导群众通过资金、资源、资产入股和劳务合作等方式,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截止目前,全市有集体经济的村(社区)2737个,集体经济积累5万元以上的2351个,利益联结实现全覆盖。

人才在一线聚集,全面助力集体经济。一是“事业干部”领办参办。依托现有脱贫攻坚作战体系,引导下派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主动协同参与村级合作社管理经营,帮助制定贫困户产业帮扶措施,推动帮扶村产业发展,同时支持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以出资、技术、管理、销售等方式到一线领办企业和合作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从选拔任用、职称评聘、薪资待遇、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到一线创办企业和合作社的事业单位人员加以激励。今年来,德江县19名同志离岗到一线创业,53名同志提交申请。二是“农技专家”结对帮扶。建立专家服务产业发展机制,在市、县分别成立协调联络办,调整完善产业发展专家库,入库专家2100余人,对全市12个区县的村级主导产业匹配专家1726名。同时对松桃、思南、德江、沿河4个县组建乡镇(街道)产业服务小分队99个347人,为全市1786个村的主导产业匹配专家802名,14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主导产业匹配专家104名,为做好产业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截止目前,全市农业专家已开展技术培训服务25520人次。三是先锋党员主动作为。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中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施方案(试行)》,按照行政村中的自然村寨、村民组和党员分布实际组建农村党员“先锋队”,同时推行农村“先锋党员”管理,通过采取“先锋党员”积分管理等方式,激励党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助力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示范带头。截至目前,在全市组建“先锋队”923个,纳入党员11152名。

资源在一线整合,全面盘活集体经济。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下好“先手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工作机制,按照“能退则退、应调尽调”的原则,“突出点、连好线、扩大面、全覆盖”要求,以500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口,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为导向,加大力度减少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辐射带动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截止2019年,全市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50.5万亩。二是倾斜财政资金添加“催化剂”。聚焦深度贫困沿河县产业发展,创新实施“9+2”“1+1”结对帮扶模式,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东西部协作财政扶贫资金和“9+2”帮扶沿河产业发展资金等,将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的50%,共计2.46亿元投向沿河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沿河脱贫攻坚工作,为沿河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截至目前,沿河县获得各类帮扶资金共计7.72亿元,已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38个,涉及资金1.59亿元。三是配套政策措施吃下“定心丸”。建立“基本报酬+绩效奖金+任期补贴+养老保险+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相结合的村干部报酬可持续增长机制,村干部任期补贴在每连任一届月报酬增加100元的基础上,任期内每年的月报酬再按50元递增,确保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和文书月平均报酬不低于3200元,“一肩挑”村干部报酬提高不少于30%;村干部可入股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享受股金分红,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与村民享受同工同酬待遇,同时采取从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奖励资金等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奖励。

示范在一线打造,全面带动集体经济。一是精心打造示范坝区。坚持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攻方向,按照“一个坝子、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措施”的工作思路,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领衔创建一个样板坝区或达标坝区,同时加大500亩以上坝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布局规划,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坝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努力打造一批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典型样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全市创建样板坝区12个,达标坝区61个。二是做大做强示范产业。按照“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做大经济总量”的发展思路,精准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及“一县一业”,重点支持,率先突破,做大做强产业发展规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着力培育“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切实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截至5月,在食用菌产业上,全市累计种植面积27904.8万棒(亩),全省第四,累计110356.6吨,全省第一,累计产值95902.2万元,全省第二。三是注重储备示范能人。坚持多举措推动人才资源在一线汇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20年,铜仁市创新“五个一批”选聘2200名以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基本实现“一村一大”,为基层组织引进人才;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非公企业负责人等农村综合人才中培育村级后备干部,为基层组织储备人才;建立“六位一体”教育培训机制,创新实施铜仁市“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万人培训,通过“2+1”帮带机制,为基层培养示范人才。截止目前,全市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810名,连续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16期,完成培训2412人。

(0)
上一篇 2020-11-12
下一篇 2020-11-1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