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创建“绿色”小康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委党校 冉卫平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进入快车道,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小康路。

依托生态,做强“绿色”产业。长宁县依托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蜀南竹海,辖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4平方公里的成片绿色生态楠竹林,做强“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小康之路。第一,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服务链、经营链,为贫困群众提供旅游就业岗位和自主创业岗位1200个,让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挣到旅游钱、融入旅游业。1400余名贫困群众依靠乡村旅游,实现人均增收2571元。第二,强力振兴现代农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将475个专业合作社、389个家庭农场“串联”在产业链上,建成宜长兴酿酒专用粮基地8.5万亩、绿色果蔬种植基地10万亩、竹荪种植基地2.5万亩,带动23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7500元以上。引进东方集团、正邦集团等龙头企业投资40亿元建设规模化养殖、加工基地,建成10000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场1个,发展年产值1000万元肉牛养殖专业村4个,发展肉牛养殖适度规模户及家庭牧场350户,发展生猪养殖适度规模户及家庭牧场680户,全县年出栏肉牛4万头、生猪44.4万头,带动15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7万元。第三,大力发展特色竹产业。充分利用宜泸高速、成贵高铁、宜宾港长宁香炉滩码头的快速出入优势,把竹纤维、竹缠绕、竹食品、竹生活用品、竹工艺品等项目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长宁竹产业名片。长宁县开发公益护林岗位115个,竹加工企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4个,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841元。

关注民生,做实“绿色”新村。长宁县按照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并重,以“清风摇曳、竹影婆娑、四季宜游”的生态宜居理念,打造回归自然的绿色新村。第一,建造青砖黛瓦的现代民居。以川南特色民居为模板,统一设计易地搬迁户型,确保住房质量、面积达标,基础功能齐备。长宁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371户8122人实现搬迁入住。第二,打造设施齐全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路、水、电、网“四通”工程,全面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长宁县投入4174万元,新建通村硬化路73.58公里,新建分散式供水工程135处,新建供水管网108公里;投入2237万元,完成8个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退出的9个贫困村,均已实现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光纤宽带全覆盖。第三,建立功能完善的民生保障。按照“不掉一人,不漏一户,应保尽保”原则,全面筑牢教育、医疗、低保“保障网”。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112万元,发放卫生扶贫救助基金273.56万元,为498名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补助资金1680万元,为2598名贫困群众报销医疗费用645万元,为7006名贫困群众发放低保兜底资金450万元,累计为2953名贫困群众提供产业扶持基金532.2万元,为2000余名贫困群众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308万元,开发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扶贫岗位309个。县域内无因贫辍学现象发生,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以梦为马,行者无疆。中国自古就有“绿色田园梦”“金色致富梦”,但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圆梦需要努力奋斗。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更高的斗志、更足的干劲、更久的耐力,推动“生态梦”“经济梦”和“复兴梦”多梦同圆,让山更青、水更绿、人更富。

(0)
上一篇 2020-12-02
下一篇 2020-12-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