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齐下”莫让基层“新人”当“超人”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组织部 徐珩

近日,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什么事都丢给年轻人”,导致部分年轻干部被迫“啥都会”“啥都做”,存在基层新人成“超人”现象。报道刊发后,引起不少网友强烈共鸣。

诚然,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多给基层新人“压担子”,可以让他们快速成长。但基层新人不等于“超人”,他们干得多自然错得多,久而久之,不仅影响基层事业发展,还会消磨他们干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基层新人不会走就被迫要跑,既有论资排辈思想作祟,更是因为基层干部使用机制不健全、导向不鲜明。让基层新人不当“超人”,需“三制齐下”,让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干、大胆干、抢着干,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健全“问责机制”治“懒症”,让“不想干”变“必须干”。基层新人变“啥都干”的“超人”,是因为基层有“不想干”的“懒人”。应该看到,部分基层领导缺乏斗争精神,对不作为的“懒人”睁只眼闭只眼,进而形成了“忙更忙、闲更闲”的恶性循环。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破除“懒症”需“鞭打慢牛”,对待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绝不能秉承“好人主义”而放任不管,要加大对他们在绩效考核、政治前途方面的惩处力度,增强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他们向干事者看齐,自觉主动去承担工作、提升能力,让“不想干”变为“必须干”,在单位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干事氛围,从而减轻基层新人的干事压力。

健全“容错机制”治“怕症”,让“不敢干”变“大胆干”。洗碗效应启示我们,洗的碗越多,摔破碗的几率就越大,同样,干事越多,犯错的几率也就越大。由此,一些本想干事的基层“老油条”怕犯错,便秉承“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思想,将工作都推给新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破除“怕症”需健全“容错机制”,对待敢想敢干的干部,要科学标准划定容错边界,将为公和谋私、主观和客观、失误和失责区分开来,对于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中所犯错误具体分析、及时纠正、适当容忍,旗帜鲜明地为干事者“撑腰”,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健全“激励机制”治“苦症”,让“不愿干”变“抢着干”。干事苦,干事被忽略更苦,基层“老人”也曾年轻,他们也激情过、奋斗过,但当“干多干少一个样”时,他们的激情被挫伤,便将工作又推给新人。实践反复证明,“吃大锅饭”“端一碗水”永远出不了“冒尖者”,干不成大事业;而大胆奖励和起用担当者,敢于担当作为才会蔚然成风。破除“苦症”需挥好激励“指挥棒”,打破论资排辈“温床”,不唯学历、不唯年龄,大张旗鼓地褒奖政治过硬、苦干实干、敢抓敢管的干事者,旗帜鲜明地重用能力出众、成绩突出的成事者,真正做到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营造起乐意干、抢着干、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0-20
下一篇 2021-10-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