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鲁山:“红鹰”展翅 领飞村级集体经济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委组织部 郭祥昭 王新华

10月20日,在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九九乡情”食用菌大棚,淡淡的菇香沁人心脾,工人们忙着采摘香菇、烘干、包装、装箱,几辆冷藏运输车棚外严阵以待。

瓦屋镇以“红鹰创业工程”为载体,创办“九九乡情”和“尧荣菌业”等示范基地,建成香菇大棚1196座,吸纳10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成为闻名的“香菇小镇”,全镇19个村年收益均达5万元以上。

近年来,鲁山县坚持党建引领,把“红鹰创业工程”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采取“党建领航、‘头雁’领路、人才领跑”方式,培强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全县55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20个村突破40万元。

党建领航挺起“主心骨”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鲁山县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强化党对产业工作的领导。目前,该县在葡萄、血桃、蓝莓、酥梨等产业链上建党总支7个、党支部84个、党小组1500多个,让红色党建领航绿色产业,形成葡萄、酥梨、血桃、蓝莓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集体收益。

董周乡五里岭涵盖石峡沟、群虎岭、杨树沟、郝沟等7个村,过去,被称为“乱石岭”。乡党委审时度势,依托岭地钾含量比较高的优势,成立林果产业党支部,引导群众种植酥梨、油桃等果树5.6万亩,建成蜿蜒15公里的特色林果长廊,辐射带动周边库区、观音寺等3个乡的40多个行政村发展林果种植业,1000多户群众走上小康,村村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乱石岭”蝶变“花果山”。“花开时节,整道岭连空气都是香的。”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雷晓明介绍说。

乡村振兴,党员先行。该县坚持把政治能力强、产业素养高、带富能力强的党员推选为产业党组织负责人,并组织懂技术的农村无职党员认领政策宣讲、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产业发展示范岗,推行积分管理办法,让无职党员挑大梁、当先锋。

仓头乡赵窑村党员谭秋红、王顺营结对帮扶贫困户杜国卿,为他传授地栽木耳技术,帮其筹措起步资金,不到一年,杜国卿就走上致富路。“我现在一年轻松就能赚三四万,还买了车。”杜国卿激动地说。

“头雁”领路带着“群雁飞”

地处浅山丘陵区的熊背乡大年沟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海带领下,建立血桃种植合作社,注册“大年沟血桃”商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建立保鲜冷库,实行技术、管理、储存、销售“一条龙”服务,2021年血桃产量30万公斤,创效3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突破30万元。

乡村要发展,“头雁”最关键。鲁山县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采取“两推一选”、上级选派等办法,从退役军人、回乡创业人员、党员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干部中择优选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能力+学历”提升行动,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村干部工作报酬增长机制,拓宽党支部书记上升渠道,形成“头雁领飞、雁阵齐飞”效应,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六星党支部”争创活动,将“头雁效应”转化为雁阵优势。同时,拓宽支部建设,推行村党支部书记领办或创办集体农业合作组织,扩大党组织在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兴领域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让党旗飘红产业链。

瓦屋镇大潺寺村返乡创业人才雷根宪被推选为支部书记,“归雁”变为“头雁”,带领全村种植黄花菜500亩,年总产量达150吨,年收益600万元左右。

观音寺乡太平堡村党支部书记常其峰引领村民以地入股、以工入股,大力发展林果种植、家畜养殖等特色产业,巧打产业牌,村集体经济突破40万元。

人才领跑点燃“加速器”

产业发展,人才为本。该县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破解产业难题,组织180名“懂经济、会经营、技术精”的“土专家”“田秀才”成立科技服务团,联乡扶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围绕“墩苗育苗”,选派551名第一书记、227支工作队和1018名工作队员驻村锻炼,为基层带去新思路、新点子。同时,出台激励措施,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助推乡村振兴。

辛集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平洋深入钻研葡萄种植技术,带头试点种植沪太、夏黑等优质品种,使亩产值达15000多元,被推选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在他带领下,28个村连片种植葡萄1.2万余亩,年产鲜果2.5万吨,产值超亿元。

张良镇闫洼村返乡创业党员杜飞飞,牵头成立鲁山县圣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种植生姜2000余亩,亩均收入2.5万余元,安排100余名留守老人和妇女实现了就地就业,每人每年增收8000元。在2021年村级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1)
上一篇 2021-10-20
下一篇 2021-10-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