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法”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委组织部 杨鹏

“四诊法”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通过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摸脉象找准病根,以便于对症下药。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基层干部不妨借鉴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以“望、闻、问、切”之道精准“诊断”,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开出一剂“良方”。

“望”表知里察实情,把情况“查”出来。“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基层干部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走出办公室,放下“官架子”,深入“田间地头”,往田野乡间看一看,掌握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到农户家里走一走,了解农户家庭生活状况以及生产情况;与“土专家”聊一聊,听取他们对乡村振兴“人才篇”的意见建议……只有“望”清眼前这些浅层次生产生活问题,才能将背后所折射出的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公共服务不足、乡土人才流失等深层次问题“查”出来。同时,要善于察颜观色,提升看群众“脸色”行事的本领,弄清楚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理清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造血”式的乡村振兴道路。

“闻”声知意听心声,把民意“听”出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基层干部要深入农村一线,说“乡土话”、沾“泥土气”,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通过心贴心、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交流,让群众把心中苦水倒出来。干部的耳朵作为基层民意的“听诊器”,要多听“逆耳之言,善于从群众的牢骚中听出“弦外之音”,不仅从赞美中找寻“方法途径”,更要从批评中找寻“真实诉求”,真正把社情民意“听”出来。同时,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小憧憬”“小目标”,将群众的“操心事”当成自己的“分内事”,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建立良好干群关系,从而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问”计于民理思路,把农民“拉”进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深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为了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为了兑现我们党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坚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既要重视科学宏观的方针政策,也要广开言路“问”出群众智慧。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要坚持让农民当“主角”,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切实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共同勾勒出美丽乡村“新轮廓”。

“切”中要害解难题,把对策“谋”出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长期推进,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基层干部要拿出医生“切诊”时的专注,对当下基层发展形势常“把脉、勤思考,准确“切”中问题症结所在,积极谋对策、寻出路,开出满足群众需求的“方子”,提升解决难点问题的力度和精度。同时,要始终践行“时不我待争朝夕”的发展要求,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潜入“深水区”、挺进“无人区”,主动在未知领域奋力“拓荒”,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1-04
下一篇 2021-11-0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