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须用心“弹”好“琴”

上海市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 李青芸

在古代,弹琴被认为是一件雅事,也是众多文人士大夫的志趣追求。通过抚琴,弹奏者可以表达情怀、陶冶情操,听琴者则能够治愈心情、调剂精神,达到彼此互通互懂的目的。古代人从琴理中悟出了治国安民之道,故而有“琴音调而天下治”的说法。唐代姚崇在《弹琴诫》中提出“善为国者若弹琴”,要求执政者处理政务要像弹琴一样,只有十指配合,缓急有节,并且以最真诚的声音感化人,才能引导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人心大同、社会和谐。实际上,古代圣贤治国理政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今治党治国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对于提升当代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及塑造智慧型干部新形象都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正心明德,奏出正气之歌。弹琴最大的讲究在于弹琴者的“心”,正所谓,心正则琴声正,心远则琴意远,治国理政亦如弹琴,道理相通,对于为政者而言,心正则民风淳、政令通、社会安,反之则反。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正”都是为人之本,从政之基,这既是传统文化中的从政之德,也是当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官准则”。好的音乐使人振作,靡靡之音使人堕落,琴音具有使浊者向清、贪者向廉、懒者向勤、俗者向雅的感染力量,只有弹奏出积极健康有益的“音乐”,才能引导出向上向善向好的社会风气。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端正思想作风,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在“营造风清气正、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之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指法合宜,奏出悦耳之声。古人云:“琴音调而天下治”,然而弹得一手好琴却不是件易事,琴弦有粗细之分,音调有高低之别,弹琴者必须琴指配合得当,才能弹奏出悦耳之声。治政亦如此,治理者既要权衡大事小事、急事缓事,又要沟通上下、联系内外、协调左右,做到上情下达、齐心合力,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正如此次抗疫斗争,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集中统一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凝聚起强大合力抗击疫情,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也是党和国家推进治理能力建设的生动实践。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弹琴”技能和水平,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才能及时发现并高效解决各种发展难题,不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以情感人,奏出和谐之音。“琴者,乐之和也;君子抚之,以和人心。”对于弹琴者来说,手指的运用和技巧固然重要,但好的技巧始终是为了音乐的表达,不能只是用技巧去完成音乐,而要以真挚朴实的声音打动人心,这才是弹琴的最终目的。其实,于为政者而言,这种真挚朴实的情怀更不可缺少。正如古人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名言,强调真情的重要性,为政者只有拿出真情怀、真热忱,将真情融入到服务群众工作之中,才能换取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然而,也应看到,当前仍有少数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比较淡漠,有的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有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有的甚至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种种行为既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又阻碍党群干群关系,削弱群众信任感。由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怀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为民解忧办实事,用真情实感弹出完美动听的和谐之音。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学会“弹琴”,也要善于“弹琴”,以真感情、硬本领“弹奏”出新时代美妙“乐章”。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1-26
下一篇 2021-11-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