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的“当家”之道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冯玉娟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乡村干部作为基层的中流砥柱与中坚力量,处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如何搭好与群众的连心桥,建好基层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身为一方“父母官”,要把村民为“家人”,把村庄当“家园”,把村里的事当“自家事”,干好“当家人”,为一方百姓扛起责任,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化“任务”为“舞台”,办好“自家事”。乡村的泥土沾着脱低增收的致富产业,乡村的繁星伴着24小时的防汛值守,乡村的烈日印着走街串户的疫情摸排,乡村的空气飘着绿水青山的共同守护……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乡村干部要解决好“为小家”还是“为大家”的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农村作为提升能力、夯实根基的舞台,始终保持一股拼劲、一股冲劲,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积极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拳脚、干事创业,真正把感情汇聚到农村、把镜头聚集到农村、把工作落实到农村,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新时代农村。

转“压力”为“动力”,顾好“自家人”。乡村干部要找准角色定位,把自己当成群众的“自家人”,老百姓的生活每天都可能会遇到困境、难题,同时给乡村干部带去的就是相应的民生难题。在处理这些难题的时候,乡村干部要以“自家人”的期盼、亲人的感受作为出发点、落脚点,用走亲戚的热情深入群众,用待亲人态度服务群众,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一一化解难题。党员干部只有坚守“自家人”的身份,才能和群众走得更亲、更近、更融洽,从而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让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用自身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

化“末梢”为“前哨”,建好“自家园”。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所在。纷繁复杂的事务涉及千家万户,考验着每一个农村“当家人”的智慧和担当。强化末梢治理,必须以红色为引擎,发挥好党组织在基层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需要从“细枝末节”处下功夫,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在“末梢”,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丰盈末梢治理的温度和质感,化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5)
上一篇 2021-12-03
下一篇 2021-12-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