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第一书记” 振兴美丽乡村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组织部 岳浩鹏

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下乡工作是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是着眼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所采取的重要方法举措。眼下,又将有一大批优秀党员走出车水马龙,走进田间地头,要做好基层工作,需要当好三种角色。

当好“主人公”,不做“过路客”。“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等,都要尽心尽责、担当责任,共同把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完成好。”第一书记从优越的城市到各方面条件都要差的农村,淡去了新鲜感,就容易有“难为情”,及时调整好心态,在农村的实践中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心就能在田地里扎得下根。在农村实在的工作中,理论政策是“必需品”,但实践才是“动力源”,群众生活在上坎下坡中深入,同老百姓的距离在共同劳作中拉近。村民都欢迎第一书记下村工作,期待新面孔带来新气象,第一书记能让老百姓发现可学之处,树立正面形象,展现务实风采。

当好“实干家”,不做“指挥官”。要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第一书记来自机关单位,熟练的是行政业务,对基层琐碎工作一时难以上手,有“好”办法但可能行不通,往往需要在实干中同村干部学土办法、长土本领。在工作与生活中拉近与村干部的关系,争取他们在工作上的支持,学习借鉴他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好方式,有了“砍柴刀”,就上得了“井冈山”。农民感情质朴,对干部认同不认同就看干部干不干实事,干部帮百姓争取个小补助,修补一条田坎路都能让他们记住,这样的关系简单直接。第一书记摸清了每家每户的情况,干事创业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肯定。

当好“内行人”,不做“门外汉”。找对工作路子,避免“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在调查研究中弄清楚百姓所需所急,在分析研讨中理清楚工作思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问题要害处,针对不同的问题解决,或是势如破竹,或是久久为功。对民生领域的相关政策了解是第一书记破解老百姓利益问题的“利刃”,既要向文件学规定,也要向实践学操作,弄清了每个环节的条条框框就能让百姓少跑来回路,干成踏实事。面对地方落后产业,既要找好新出路,也要搬来垫脚石,一蹴而就的大转弯在农村往往难实现,因为老百姓的接受能力有限,推进变革要循序渐进,一步一脚印。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0
下一篇 2022-0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