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好“四部曲”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重庆市彭水县委组织部 黄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抓手,是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要着力谱好人才、产业、生态、文明“四部曲”,才能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谱好“人才曲”,发挥人才效益合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需要大量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一是积极搭建人才“信息库”,根据需求“人尽其才”。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考察,全面摸清各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方面情况,找出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精准匹配人才。二是注重精挑细选,选派好驻村工作队。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挑选出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行好的优秀人才,深入农村一线,做好农村群众的“领头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三是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拓宽好群众致富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先进的理论科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农民群众传授先进的农业知识、开阔的发展思路,指导好农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谱好“产业曲”,激活乡村造血功能。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兴旺,农民群众生活才会富裕。一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手段,让产业路“多元化”。不断加快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与专业技术团队、科研院校、大型企业携手合作,打造“产学研”孵化园区,借助先进技术成果,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产业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农产品“活起来”。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抖音、淘宝、微博、微视频等方式,开设线上直播活动,邀请网络红人助力农产品直播带货,把乡村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开启乡村振兴的“淘宝路”,为产业振兴开拓销售渠道。三是整合当地资源优势,让产业发展独具“特色”。整合好、利用好生态、旅游、土地等资源优势,结合地形、天气、土壤成分等方面特点,培植适合本土发展的特色农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

谱好“生态曲”,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乡村最好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是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联合动员生态环境局、林业局、城市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强化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改善农民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行动自觉,逗硬推动乡村环境“高颜值”。二是持续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氛围。开展“家家庭院美、村村大花园”、“美丽村庄”、“靓丽家园”等方面的环境评比活动,通过生态标语、横幅、广播、展板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生态家园的主动性。三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保护好、利用好生态资源,扎实推进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为河水留“白”,为发展增“绿”。

谱好“文明曲”,树立乡村文明新风。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精准选派政治站位高、理论素养好、懂农业、会技术的驻村干部深入农村,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趣味、科普法制、农业实操课程等方面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领农民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跟进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时事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二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厚植乡村文化底蕴。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优势,挖掘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把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编进教材,编著一批经典书籍,带入课堂,形成一批经典课程,用红色精神涵养乡村文化,强化典型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三是持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全面了解农村文化设施现状,根据问题逐一整改,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主要阵地,搭建村民百姓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村级文化惠民活动,切实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1
下一篇 2022-01-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