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强化”精准选派驻村干部

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工委组织部 靳晚

选派新一轮驻村干部时,有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年轻干部作风浮躁沉不下去,不切实际瞎指挥、半途而废乱下车等现象;如不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发挥专业特长,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衔接;如不能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确保留得住、发挥好……为了避免以上问题,考察识别干部时,应该综合考虑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专业特长、身体状况、性格气质、经验能力等因素,着力提高政治忠诚,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

强化精准考察识别,保障优秀人才“下得去”。建立年轻干部人才储备库,梳理“干部成长档案”,注重干部的党性、年龄、能力、素质和业绩的综合考察,把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干事、组织认不认可、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依据,注重从干部的政治素养、潜力特质、精神状态、作风状况中考察干部,统筹考虑精准性、成长性、能动性和长远性,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坚持政治标准为首先标准,优先从扶贫专干、党务工作者等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力量考察补充选用。

强化激励关爱关怀,保障后顾无忧“留得住”。经常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经常下村走访,对于艰苦岗位、关键岗位要多支持,在政策上、待遇上给予倾斜,关注身心健康。要完善绩效能力评估制度,让德才兼备、埋头苦干、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晋级晋职,使其“流得动”,拥有发展进步空间;加强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干部见贤思齐,做好平时激励、专项表彰奖励,形成良好的精神奖励导向。通过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实现安居乐业。

强化综合考核评价,保障深入基层“沉下去”。强化综合考核结果运用,以管促干,健全定期研判、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现场看实绩、走访听口碑、测评看民意等方式,进行人岗相适研判,注重区分显绩和潜绩、效果和效益的关系,科学设定考核内容,增加考核维度,把握共性要求和个性差异,综合全面客观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评先奖忧、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政治氛围,确保沉得下去,扎根基层,熟悉村情、民情,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专业特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强化干部培育管理,保障干事创业“发展好”。强化党内教育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政治忠诚、政治担当。坚持“浇灌式”和“滴灌式”培训相结合,做到分级分类、专题培训,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大力培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持续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评价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切实划清年轻干部在推进改革中为公和谋私的界限,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准确判断性质,分析潜在影响,正确把握尺度。确保新选拔的干部能够奋发有为、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1
下一篇 2022-01-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