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地地道道的组工人

江苏省兴化市委组织部 吴政龙

转眼间,来到组织部工作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回顾这一年多的工作历程,我把我的成长分成了三个阶段:有样学样到由表及里再到入脑入心。这三个阶段,也是我对组工干部工作作风认识的三个阶段。

于细微处见真章,我要做一个举止“体面”的组工人。“第一印象”很重要,而“第一印象”55%来源于视觉。我对组织部的“第一印象”便来源于初次报道的所见所闻。井井有条的办公室,摆放整齐的文件柜,宽严得体的单位同事……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端庄自律的组工“气质”。

以前,从事记者摄像工作,卫衣、球鞋、运动裤是最平常的打扮,搭配得也很随意。但来到组织部,这一套就显得有点“扎眼”,因为它的字典里就没有“随意”二字,不论何时何地何事,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需要经得起考究和推敲。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举止“体面”体现着组工人的生活态度。每一身穿着打扮,每一次言谈举止,每一场会议准备……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件件小事都展现出组工人一丝不苟的生活状态,而一丝不苟的生活状态恰恰折射出组工人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于是,我开始学习,有样学样。

既然刚来到部里,机关工作经验底子弱、基础薄,那我就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从一身着装开始、从言行举止开始、从文件整理开始。

那时候,我像一名组工人。

于寻常处见功力,我要做一个工作“硬核”的组工人。组织工作无小事,容不得丝毫马虎,尤其是部门的微信公众号作为组织部对外窗口之一,更不能有丁点错误。从方案起草到微信发文,文章数字的字体格式、文中穿插的标点符合、页面排版的整体布局……每一处细节都代表着出组工人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一方面,做一个工作“硬核”的组工人,要有“硬核”的工作能力,微信发文前再读一遍,方案成型后要多想一想,通知出手前再多看一看。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是组工人应有的工作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绝不能因事小而敷衍了事,也不能因事多而降低标准。无论多忙,都要忙而不乱,谨小慎微;无论来源多么可靠,也需要自己去反复求证。

另一方面,做一个工作“硬核”的组工人,要有“硬核”的工作态度。来到组织部,我经历了三个第一次,即服务两会、参与干部考察、参加阳光评议,这三项工作对我来说是真真切切的新鲜事。三件事,跟着三位不同的同事,但我看到了相同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以前,我认为一个代表无关痛痒、一个措辞无关紧要、一个数据无伤大雅,但当我分别看到三位同事为了一个代表是否到场打了无数个电话核实确认,为了一个准确的形容词不断地改了又改,为了一个准确的数据反复考证时,我发现原来严谨不光体现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更是融入在他们的工作全过程。

于是,我努力学习,由表及里。

从一个标点符号开始,从一张微信配图开始,从一句文字表达开始,努力养成严肃严格严谨对待工作的习惯,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把“严细实”要求贯穿办文办会办事的全过程。

那时候,我是一名略窥门径的组工人。

于无色处见繁花,我要做一个思想“活跃”的组工人。外界常常认为,组织部的工作无非就是按部就班,循环往复,组工干部也是最沉闷,最古板的公务人员之一。但当我真正走进组织部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其实是“头脑风暴”的最前沿。

如果给创新加一个定义,我觉得其实每一次改变就是一次创新。“文章这里这样改,会不会好一点?”“这里的图片换成那张会不会更切题?”在大家的思想碰撞中,微信推文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传播效果更加明显,这每一次的擦出的思想火花后的改变其实都是一次小小的创新。现如今,单一的形式创新已然无法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节奏,内容为王才是引领融媒体潮流的制胜法宝,大家也从怎么发好向发什么好转变。新媒体看新风、党课有约、乡土人才等等每一个新栏目的设置都是我们大家在当前工作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创新。

党建微信公众号就像组织部一个小小的缩影,它汇聚着各个科室的重点工作,汇聚着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汇聚着对工作的思考和创新。在这里,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栏目能从中感受到组工人乐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

于是,我发奋学习,入脑入心。

从一个反问开始、从一个思考开始,从一个细微的改变开始。广涉猎、多思考,在学习借鉴和同事讨论中不断吸取经验、思想,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节奏和组织的步伐。

那时候的我,也是现在的我,是一名渐入佳境的组工人。

严谨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不是镜花水月。严谨和创新早已融入在组工人的血液当中,在平凡的小事上严谨待之,在困难大事上创新破之,这就是我眼中的组工人,也是我要做的组工人。

组织部这条路上你说不辛苦是假,但是不后悔是真。走在这条路上,我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只为早日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组工人。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1
下一篇 2022-01-3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