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之行中读懂为民情怀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周堂镇党委 夏署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省榆林市考察。其间,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地委旧址、中学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抑或是在群众家中,总书记念兹在兹皆为民,留下了“无我”的领袖足迹。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路线,听原声、看现场、思点滴,“零距离”感悟那深情牵挂、殷殷嘱托背后的拳拳赤子心,并从中读懂“真、深、浓”的为民情怀,常悟之、践行之,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在接续奋斗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读懂为民情怀之“真”,让裤腿常沾泥土,在基层一线中吃透民情、了解民意。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临时下车走进田间,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长势,同正在田间劳作的群众拉家常,询问他们生产经营、家庭收入、医疗保障、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人民情怀只有植根人民的沃土才会被滋养得真诚醇厚,为民初心只有付出实际的行动才能被打磨得越来越亮。当年,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调研,靠着一辆自行车、一双“铁脚板”撑起流动的“办公桌”,摸清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治理“三害”的正确方法对策。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要脚步为亲常下基层、常赴一线,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让裤腿常沾泥土,在与群众频繁的交流中吃透民情、在求真务实的调研中了解民意。

读懂为民情怀之“深”,让宗旨生根于心,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体会民力。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历史,共产党员以人民群众的向往为追求向导,在奋斗的百年路上,挥洒的汗水中蕴含着为民的情怀,不断滋养着人民群众的梦想,情怀之愈深,浇灌的幸福花愈美,结出的幸福果愈实。广大党员干部要顺着总书记陕西之行的足迹,读懂那份附着其上的深深为民之情,以其为滋养,让宗旨意识在自己心中生根发芽。同时,要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初心、体会民力,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心灵深处弄清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把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读懂为民情怀之“浓”,以实干笃定前行,于知责担责中解民所忧、纾民之难。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殷殷嘱托字字蕴含“大道至简,万事归民”的理念,暖心话语无不透露着浓浓的为民情怀。“十三五”期间,从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在党中央的伟大号召下,我们奋勇拼搏、实干苦干,逐一破解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文体服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难题,那精彩的“民生答卷”中,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一项项掷地有声的举措,是浓浓的为民情怀所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任务接踵而至,广大党员干部要躬身入局,始终将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实干笃定前行,于栉风沐雨中勇挑重担,在解“难点”、通“堵点”、消“痛点”中提能砺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