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塞罕坝”式组工干部

安徽省南陵县委组织部 孙小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塞罕坝精神是我们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熠熠之辉。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悟这种伟大精神,全体组工干部更要传承和发扬这种勇于吃苦、甘于奉献、敢于创新的精神,争做新时代“塞罕坝”式组工干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组工干部要进一步发扬塞罕坝人勇于吃苦、不负使命的干劲。“我还会选择塞罕坝!”面对记者提出如果回到19岁重新选择一次该如何选择的问题时,第一代建设者陈彦娴坚定的回答。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荒凉人烟稀少,风沙如恶魔般缠扰,不仅仅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更是艰苦,没有吃的,就吃咸菜就黑窝头,没有喝的,就喝雪水雨水,没有住的,就住地窨草房。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陈彦娴以及其他300余名第一代建设者扎根下来,用勇于吃苦的精神、不负使命的干劲把当年的荒漠之地建成“绿色明珠”。新时代的组织工作已经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管公务员的公务员,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上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无论是传统的组织发展、基层党建,干部工作,还是后期新增的人才发展工作,公务员管理工作,都需要组工干部们在学习上在调研上在谋划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成为各类业务上的“政策通”“活字典”,要以勇于吃苦、不负使命的干劲,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做“塞罕坝”式组工干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组工干部要进一步传承塞罕坝人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韧劲。塞罕坝的生态修复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如果说第一代建设者的任务是植树造林、守住风沙,那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第二代、第三代人需要思考谋划的问题。如今,仍有很多科研工作者、林业学专家安家在塞罕坝,他们放弃城市的繁华和物质的丰盛,用科学技术引领绿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用甘于奉献的精神、淡泊名利的韧劲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淡然默默进行科技攻关,奉献青春,贡献知识和智慧。同样,广大组工干部也要秉持这种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始终践行“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组织工作是党委的核心工作,选人用人、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但往往是考察别人提拔别人,自己却“原地不动”,就像是梯子,助他人到达云端,自己却在低处。组工干部始终要“甘为人梯”,以甘当绿叶的情怀、淡泊名利的韧劲,为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选贤任能、选优配强队伍,做“塞罕坝”式组工干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组工干部要进一步学习塞罕坝人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闯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代塞罕坝人深刻领会并认真实践着,如今的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从荒漠变成森林,再从森林变成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又一步步变成金山银山,这正是塞罕坝人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闯劲之果,是他们艰苦创业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意味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这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求真务实、创新发展,不能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能拘泥于“老套路”固定思维,要时时事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用新思想指导实践,在打造党建品牌、建设干部队伍、引育使用人才、激发公务员活力等方面敢于创新,不怕困难,拿出真招实招,做“塞罕坝”式组工干部,争创“塞罕坝”式奇迹。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