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重在“固根守魂”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委组织部 赵峰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以高远的历史站位、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阐述了学校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明确要求,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党和国家的一贯教育方针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确保下一代能肩扛大任、继往开来,矢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就必须抓牢抓实思政课这个育人核心,突出固根守魂,让广大青少年理想信念根植于中国大地,如此方能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办好思政课,既要“思政课程”,更要“课程思政”。要树立“大思政”理念,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长期以来,思政课程一直作为一门单设学科贯穿于大中小学各个学段,伴随着青少年成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相对而言,其他学科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要成风化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必须树立“大思政”理念,既要抓思政课程建设,更要抓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革新教学手段和内容,让思政教育课堂和课程活起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协同推进其他学科思政教育建设,充分挖掘各类学科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人才培养全体系,让青少年学生在“润物无声”的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同时,还要在大教育、社会大环境中融入思政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各类实践育人平台,不断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合力,真正构建“时时皆思政,处处是课堂”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讲好思政课,既要“理论思政”,更要“实践思政”。思政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侧重于政治引导和价值塑造,属于渐进性教学,要讲好思政课,提升学生“到课率”“抬头率”,就必须做到“术、学、道”三者有机统一。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学术讲政治,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教学手段,通过讲故事、讲历史等方法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另一方面,要上好实践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各类红色文化资源,注重将课堂搬到革命遗址、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等,通过实景体验、情景模拟、现场感悟、研讨互动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触及思想、震撼心灵,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学好思政课,既要“价值思政”,更要“行动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好思政课,核心就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大中小学,学生都必须涵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操守,自觉做到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真正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真知,自觉将“思政课”作为一种人生价值和人格操守。“行动思政”则需要广泛凝聚家庭、学校、社会的各方力量,各级党委要充分落实领导责任和发挥引领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必要保障和大力支持,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任课教师,要切实承担起学校在树德立人中的直接责任,在思政课建设上主动谋划、积极创新、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社会各界力量要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思政课建设,从而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真正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