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全面脱贫致富之“治”与“合”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委办公室 陈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他强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战场在乡村,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在日益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中,人民在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务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依托全周期管理、闭环链循环、共同体发展的治理优势和经验,探寻全面脱贫致富之“治”与“合”,为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育新机、开新局。

探全周期管理之“治”,寻长短效益之“合”。在全面摸排研判致贫、返贫原因时,把“全周期管理”治理理念纳入脱贫攻坚战特定保障群体中,对政策“叠加”“兜底”执行,产业项目质量效益产生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在推动减贫战略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因时因势、精准到人,探索“扶上马送一程”后续帮扶管理举措,寻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平衡点”,计算出“脱贫致富”周期和效益的“最大公约数”。在多方位、一站式“全周期”治理过程中,农资农机供给、特色农产品销售、产业链搭建、扶贫车间建设……持续巩固脱贫户致富力,提升边缘户减贫力,创新“联村、包干、优扶”治理体系,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探索平稳转型“试验田”,合理预判、优先引进周期效益“最大化”的产业项目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发展,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探闭环链循环之“治”,寻内外要素之“合”。脱贫致富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任务,也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宗旨信仰的生动实践。打造乡村自治、法治、德治“闭环链”,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培育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畅通“三循环”,推进“六稳”“六保”落地落实,在人岗相适、产销对接上集中整合资源,打通脱贫“堵点”、链接致富“断点”,深化农产农改,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提升农户社会化服务水平,让农民真正挑上“金扁担”。要在产业要素流动、项目要素配置、市场要素衔接、治理要素共享方面下功夫,在“人员、技术、观念、作风”上相互转化、互为补充,强化“点对点”跟踪监测和“东西梯度”适度调配,在内外优势要素“双驱”引领下,共谋政策资金、产业保障、消费扶贫合力发展“大文章”。

探共同体发展之“治”,寻标本属性之“合”。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创新稻渔种养业“合之道”,带领农户增收致富。山水林田湖草本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治理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要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关系,抓好生态安全保护,统筹推进生态扶贫、旅游扶贫、退耕还林还草等。接续推进标本属性有效融合,要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理念,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边缘户和贫困户等重点群体,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探索普惠均衡的就地就近就业政策,有效激发内生动力。要倒排工期、强力推进治水治污、厕所改革、改善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整治措施,让统揽普查全局、联结村级经济、协同产业治理成为防止农村“空心”、政策“空转”的有力武器,发挥“摘穷帽”产业传帮带作用,试点先行、逐项突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