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红岩》里的“红梅花”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一首经典红歌,把小说《红岩》深深地唱进了中国人民的心里。笔者是在学生时代看的《红岩》电视剧里初识的小说《红岩》,那时对电视剧中面对严刑拷问而宁死不屈的江姐敬佩不已。参加工作后,又从何建明执笔的《忠诚与背叛》一书中加深了对小说《红岩》的认识。整部小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党的事业成败,在于所有党员同志的忠诚。

经典书籍需要反复阅读。读过几遍小说《红岩》后,我认识到,其实,我们所熟悉的人物“江姐”,仅是当年在敌人监狱中坚贞不屈的女共产党员中的代表之一。在被叛徒出卖的一长串牺牲或脱险革命者名单中,共有20多名女性,其中还包含3名幼女。“她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红岩》里的“红梅花”。

致敬监狱“春节联欢”里坚贞不屈的“红梅花”。《红岩》小说里有这样一位女革命烈士,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她叫杨汉秀,是被自己的反动亲属、重庆市市长杨森亲手杀害的。在狱中,她经常利用与杨森的关系出面与特务交涉。1949年临近春节时,当时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已传到狱里,她代表难友与特务们谈判。特务们答应了她开联欢会的要求,于是才有了著名的监狱“春节联欢”情节。第一个节目是难友们齐唱《国际歌》。第二个节目是互赠贺年卡片,“狱中工艺大师”余祖胜精心制作了象征胜利的五角星、利箭和小红心。第三个节目是张贴春联。上联:两个天窗出气;下联:一扇风门伸头;横批:乐在其中。上联:洞中才数月;下联:世上已千年;横批:万象更新……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丝毫看不出“她们”在狱里受过敌人重刑。这是第一朵令我敬仰的“红梅花”,渣滓洞监狱“春节联欢”里的“红梅花”。

致敬监狱中“临产”而临危不惧的“红梅花”。《红岩》小说里有一位女革命烈士叫左绍英,被难友们称为“‘监狱之花’的妈妈”。她在被押到渣滓洞时,就已经怀孕挺着肚子了。临产的女共产党员在渣滓洞里生孩子,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狱中党组织和女牢房共产党员们都希望孩子能平安生下来,于是同志们纷纷给孩子起名字。有的同志提议叫“狱生”;有的同志提议叫“新生”,因为孩子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出生的;还有的同志提议取一个单名“晗”字,寓意是“天将明”。后来,孩子“监狱之花”顺利出世了,乳名叫“娅娅”。最悲恸的是惨无人性的敌人最终杀害了左绍英母女二人。每次看到这个情节,都令笔者潸然泪下。难友们还为她作了一首诗《她,“监狱之花”的妈妈》,歌颂在监狱中“临产”而临危不惧的“红梅花”。

致敬监狱中用竹签写下“托孤信”的“红梅花”。她叫江竹筠,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江姐”,也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红岩》里的一朵“红梅花”。她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她在狱中用竹签写下的那封“绝笔信”。信中写道:“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她还嘱咐道:“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么(幺)姐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英勇就义,年仅29岁。她的遗愿随着她的这封绝笔信交到了亲人手中。今天,我们才有幸能够看到那封将筷子磨成竹签,蘸着由烂棉絮灰和水调和而成的墨水,受重刑后写下的“遗书原件”。“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她就是那朵牺牲后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红梅花”。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8
下一篇 2022-02-0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