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挖井人”中领悟民生情怀的三个“第一”

近日,《“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挖井人”指的是谁?》一文又勾起了儿时的记忆。作为出生于20世纪的“60后”,对“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诗一般的语言记忆颇深。几十年过去了,但只要一提起《吃水不忘挖井人》,那“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的诵读之声就萦绕在耳边。对于这篇红色课文,那时我们自然背得滚瓜烂熟。虽然当时人小不懂得更多深刻的道理,但石碑上刻的两行字,确实牢牢地印在心中。今天,我们重温这个“小故事”,能够从中领悟到共产党人民生情怀的三个“第一”。

面对恶劣的环境,“民生”为第一。“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旱死老鼠渴死蛙,有女莫嫁沙洲坝。”从这首民谣中可以想象到当年沙洲坝缺水的情况。毛泽东主席初到沙洲坝,就发现了这里严重缺水。此时,作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人,他第一念想就是为群众解决用水问题,也就是说,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共产党人的这种“民生情怀”,是百年奋斗史上取得节节胜利的法宝,特别是在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贫困程度多么深,共产党人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全面脱贫、全面小康。

面对具体的困难,“调研”为第一。沙洲坝缺水是总体的境况,这里是瑞金有名的干旱沙地,前连丘陵,后依高山,虽然有条沿着村前蜿蜒而过的沙洲河,但河床是干涸的,遍地砂石,滴水不存。这是摆在面前的表象,如果只停留在这一表层了解上,短时间内确实无法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毛泽东主席没有“望而兴叹”,而第一要务就是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首先发现的是“如此干旱缺水的一座村庄,却没有挖一口井”,继而了解到村民非常迷信,认为挖井会破坏村里的风水。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调研”,终于勘探到了地下水源,最根本的困难就有了解决的良方。

面对世俗的挑战,“担当”为第一。按理说,毛泽东主席决定为村里打一口井,村民们应该欢呼雀跃,但现实却是“不但不高兴,反而忧心忡忡”,害怕“打井会遭报应”。这本属无稽之谈,但在落后的乡亲们来看,却是关乎整个村子乃至子孙后代的事情,因此形成了打井的阻碍。面对乡亲们知识的落后,毛泽东主席没有去指责他们,也没有去讲更多的科学知识,而是因势利导,在群众面前显示出莫大的“担当”。“这井我来挖,要是龙王爷真怪罪下来有我在,我个子高我顶着”,这貌似玩笑的话语,在群众听来是何等的放心呀!就这样,这口“红井”就完成了,并且永远造福沙洲坝人民。

如果没有毛泽东主席的坚定执着,沙洲坝的人民群众不知还要吃多久的污浊塘水。在沙洲坝挖一口井,是漫漫革命征途中的一件小事,但从中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恶劣的环境中,第一不忘的是人民;在具体的困难中,第一要务是展开“调研”;面对世俗的质疑,第一就是拿出应有的担当。这民生情怀的三个“第一”,在新时代依然那样熠熠生辉。沙洲坝群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更是“致富不忘共产党,小康生活感党恩”!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10
下一篇 2022-02-1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