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人民政府 闫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启,面对大量乡土人才老年化现象加重,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组织部门应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着力做好乡土人才的“孵育”“塑形”“引流”工作,培育优秀乡土人才,让更多“千里马”驰骋于广袤的乡村土地上,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在“孵育”上下功夫,建强人才振兴“主力军”。乡村振兴在既不能全靠引进人才,又等不及等不起的情况下,需要眼光向内,围绕本土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培养一批“田秀才”“泥工匠”。组织部门要有敏锐的眼光,用伯乐相马的慧眼,将田间地头有志向、有绝活、愿干事、能吃苦的乡土人作为重点对象及时送到专业技术学校培训学习,聘请技术型专家进行指导教学,注重“技术+素质”的双重培养目标,并将培育乡土人才纳入乡镇考核,压实工作责任,积极整合农村、林业、文旅、科技、人社等部门对乡土人才的激励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培养、服务、评价、激励、使用机制,让乡土人在组织的关怀关爱下,迅速成长,化身本领硬、素质高的乡土人才,壮大乡土人才队伍。

在“塑形”上做文章,提升乡土人才“战斗力”。乡村振兴需要一批乡土人才作为“领头羊”。对于有想法、有潜力,却因客观条件限制未有突破的乡土人才,组织部门要及时帮一把、扶一段、送一程,依照想法、分析潜力、结合实际为乡土人才“塑形”,尽快成长壮大,成为乡土人才中的“挑梁者”。为乡土人才精准塑形,根据生产型、经营性、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等大类,塑造一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农技专员等“领军型”人才,在创业信息、优惠政策、高新技术等多方面优质服务的保障下,把产业做强做大,实现规模化、链条化生产,提升抗风险能力,让他们大胆走出去,总结经验,带动更多人致富,形成带动辐射效应,以先富带动后富,提升人才队伍战斗力。

在“引流”上出思路,涵养人才发展“活水源”。“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近几十年,大部分农村青年进城打拼,“市民化”农民增多,其实在广大进城打拼的乡村青年中,不乏经营能手、工艺匠人,操作高手,这些“能工巧匠”虽然工作的环境不同、行业不一,但他们作为农民的身份没有变,那份浓浓的乡土情结永远不会改变。组织部门要用好的乡土情结,强化政策保障,引导和感染他们扛起身上的责任,带资金、带产业、带经验、带资源在家乡投资兴业,建设故土,栽好“梧桐树”,营造好环境,加强乡村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建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好返乡乡土人才家庭的住房、看病、上学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候鸟”们能安定下来全心全力干事业,涵养乡土人才活水汩汩不息。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18
下一篇 2022-02-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