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拖延型”干部拖了“后腿”

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田双双

说到“拖延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遇事总想缓一缓、等一等、不急不急、以后再说等,都是拖延症的典型表现形式。当前不少党员干部或多或少都患上了一定程度的拖延症,这给推进党的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解决“拖延型干部”问题迫在眉睫。

转变旧思想,筑牢担当“思想魂”。长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仍停留在“一张报纸一杯茶”的错误观念中,工作不求干得“出彩”,只求无“大过”,能拖则拖,能躲则躲。殊不知,党员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地位,这个人必然会有灾难。身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该在其位而谋其职,要时刻保持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祛除“不想为、不敢为、不愿为”的消极心理,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真正做到以担当诠释忠诚,以实干践行使命。

激励新作为,完善考核“指挥棒”。“询事考言,循名责实。”一直以来,考核工作关乎干部的提拔任用,更是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而“拖延型”干部的滋生正是由于个别党委部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人主义泛滥”等。《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强调,干部考核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各级党委要时刻擦亮眼睛,精准识别,要建立起公开透明、科学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实行工作实绩差异化考核,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真正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消除顾虑,勇于负责、勇于担当,激发干部新作为。

打造硬作风,突出问责“震慑力”。“拖延型”干部更多体现的是庸政懒政现象,“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是典型的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的表现,以及“官本位”思想作祟。古人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这不仅是一种肯定和激励,更是一份担当和责任。俗话说,“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没有问责,责任就难以落地落实,担当也就沦为一句空话,因此要充分运用好“追责问责”机制,强化追责问责效力,对失职失责的干部严格追责问责,切实发挥干部监督工作刮骨疗毒的“尖刀”作用,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3-02
下一篇 2022-03-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