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更须“做细”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双桥街道办事处 王磊斌

曾有基层工作者谈及自身工作时讲道,“在基层,做事宜粗不宜细”“在‘千条线皆穿孔一根针’的常态下,基层干部即便有一颗想做细做实一件事的心,也会被陀螺般打阶段性硬仗的无奈所消磨”。“焦躁、疲态、浮于表面、拖延式应付”总会让你在做事时感觉犹如滚石上坡,“效”往往先于并优于“质”成为基层习惯性被接受的状态。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由“做了”的被动转化为“做细”的主动,这是基层党员干部一直致力攻坚的课题。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明晰“内里”是事情“做细”的前提。所谓“内里”,就是所做之事的本质属性、现实意义和附加价值。从“小我”的角度出发,在明了事情的“大我”意义之后,无论是薪资实物奖励,还是荣誉考核加分,哪怕是自我能力的提升或是日后自身工作的便利等,都属于“附加价值”的范畴,均是“小我”投入做此事的助力,所谓“思想上重视”,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专心谋事是事情“做细”的重点。用何人何物,用何方式方法,结点如何打通,有无备用应急方案……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真正能做事的人会在这个环节尤其用心,但许多人总会凭着所谓“经验主义”与“老运动员感觉”,自认为这件事“无非就是这样那样”。正因为小觑了此事,在做的过程中便遇坑洼不断,然后就是绊一脚、吃一堑、长一智,遇到难点抓耳挠腮,全员会商,既耽误事又消磨人。整件事做下来,犹如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西天取经路。故而,谋于事前虽短程落后,但可获“四两拨千斤”的通途快意,事毕后也无疲倦之态。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时调控是事情“做细”的关键。“变”是任何事物的规律,是不可控的,但是人为的应时调控是解决“突发情况”的最好且唯一的出路。而就“应时调控”最好的办法就是“较”与“量”。所谓“较”,就是在纵横向的比较中去更好地推进完善这件事,比如借鉴周边乡镇和其他先进地区的优法良方或吸取不足教训,在“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的基础上力争“更优贤思举”。所谓“量”,就是对这件事要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而不是所谓一竿子到底的“大杂烩”“一锅端”或就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上传下达的初衷即是将事落实落细,事毕效达就是最好的效果。故步自封、按部就班背后其实说到底就是不爱琢磨、动脑子,只图省事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所谓“懒政”,这也是当下理应杜绝的工作现象。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3-18
下一篇 2022-03-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