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破解乡村人才困境

山东省肥城市委组织部 李法扬

今年的全国两会,人大代表“谁来做农民”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唯有破解人才难题,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造成农村人才短缺困境的因素多种多样。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形成了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另一方面,农业本身劳动强度高、生产周期长、生产风险大、产出效益低的特点,让农民的投入与产出失衡,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脱农向工,离村进城。因此,造成了一线劳动人员和农技人员短缺、农民断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破解乡村人才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多措并举,才能让乡村留得住人、引得来人、养活好人。

一村有百业,离土不离乡。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要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在守住18亿亩良田的基础上,推动传统农业集约化发展。针对资源禀赋好、产业特色鲜明的地区,要因地制宜、突出品牌,培育产业链;针对交通便利、生活基础条件好的地区,要有计划地承接部分无污染、可持续的产业转移,同时结合当地风俗推动特色手工业发展;针对山环水绕、生态良好的地区,要大力开展农旅融合,发展生态经济。只有兴起百业,才能不断刺激人才回流的动力。

做好培育引,发展新农民。乡村振兴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既要着重培养土生土长的农民兄弟,也要孕育一技之长的农技人员,还要引进研究前沿农业科技的大专家、大学者。因此,要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标准,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让从事农业的前景更广、更有奔头。

织密保障网,留人又留心。留住人才,首先要保障发展下限,小农生产模式下,农民抗风险能力偏低,相较于务农,务工的保障待遇更为全面。因此必须探索完善的待遇保障机制,解除留乡发展的后顾之忧。还要拓宽发展上限,探索多样化创业支持机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为农民创业发展提供政策便利。落实各项保障、建立完善扶植农民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愿意留在乡村、扎根沃土。

只有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农业人才、落实待遇保障,才能多方破题“谁来做农民”的困境,谱写乡村振兴的多彩华章。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3-24
下一篇 2022-03-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