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平伙”食堂助推文明实践新风尚

四川省犍为县九井镇人民政府 岑玉

在四川说起“打平伙”,大家都知道是一种AA制的聚餐的方式,就是你带一点米,我拿一点菜,他出一口锅,大家出点力,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四川省犍为县九井镇回龙村“打平伙”食堂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了解决村里老年协会活动后午餐的问题。渐成气候之后,村两委依托“打平伙”食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广泛开展学理论、讲政策、树典型、演节目等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一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融入其中,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学理论,感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一方面,镇、村理论宣讲团利用“打平伙”食堂这个平台,定期开展党的最新理论宣传宣讲;另一方面,“打平伙”食堂主要负责人为回龙村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在村两委的指导下,他们坚持定期组织老人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除读书读报外,更多的时候是老人们聚在一起以“摆龙门阵”的形式来讲述革命故事、谈时事新闻、感幸福生活,不断强化大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跟党走。

学政策,献智慧,老少同心促发展。村上有集体事项需要讨论研究时,村两委均会将事项通报给“打平伙”食堂,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打平伙”食堂会组织成员进行研究讨论,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在个别村民不理解或者工作推动不起时,“打平伙”食堂还会参与进行宣传引导。比如在土地流转承包、道路修整维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打平伙”食堂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打平伙”食堂成员知悉了法规政策后再宣传给家里人以及在外务工子女等,通过“打平伙”食堂成员这种“口耳”相传的宣传方式能有效将一些惠民政策较好地宣传到每家每户。比如在宣传“五清”行动等方面,比印发资料、宣传喇叭、展板等效果更好。

同过节,共向善,价值认同促和谐。在传统节日之际,“打平伙”食堂都要组织开展“包粽子”“打糍粑”“写春联”等活动,在国庆、“七一”等节假日要组织开展吃国庆面、唱红歌、扭秧歌等形式多样、贴近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活动,较好地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感和“24字”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打平伙”食堂也能较好地促进群众向上向善。比如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农村的矛盾纠纷大部分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打平伙”食堂的成员部分在村里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有什么纠纷老人参与或者劝和,矛盾就很快化解了。

富精神、育文明,移风易俗倡新风。九井镇回龙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560人,其中90%以上都是留守老人。“不好耍”“找不到人耍”“不晓得耍啥子”是老人们之前普遍反映的问题。而“不晓得耍啥子”就容易参与迷信等活动。因此,食堂整合村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场所,吸引了老年人、妇女等组建了“夕阳红活动队”“木兰志愿服务队”等组织一起开展活动。大家饭前一起摘菜、洗菜、做饭,饭后一起唱歌、跳舞、舞龙灯,还集体参与“五清”志愿服务活动等。食堂每年还会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共庆“重阳”。集体生日既让老人开心、子女放心又杜绝了吃酒赶礼办生日宴的铺张浪费,更促进了尊老爱老民风的形成。同时,“打平伙”食堂倡导“红事不办、白事简办、宴席不办”的新风尚,成员自觉杜绝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攀比、薄养厚葬等现象,潜移默化地淳朴了民风乡风。

总之,“打平伙”食堂不只是“打平伙”吃饭。社会热心人士、在外务工子女等为“打平伙”食堂捐款捐物、老人妇女们在食堂互帮互助,共话国是、共育文明、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有效发挥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这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实践。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3-25
下一篇 2022-03-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