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之愠”反思“为学之道”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古玉乡政府 张薇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实在值得一读再读。在重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何必读书”的子路、打退堂鼓的冉求、言行相悖的宰予,竟能惹得“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孔夫子火冒三丈、忍不住“爆粗口”。孔子的生气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实用主义的子路问道,既然都有工作了,为什么非要读书求学?孔子气坏了,不屑与之解释。因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爱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在当下,很多干部能够做到工作勤勤勉勉、加班也无怨言,但就是不愿意主动学习、思考,这其实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很容易陷入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的困境。所谓“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党员干部要真正认识读书学习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享受求知本身的乐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克服畏难情绪,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你还没有去尝试,连第一步都没有走出去,就给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要放弃,这怎么能不让人生气?年轻干部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很正常,但千万不能有“谁能干谁干、不会就不干、我弱我有理”的想法。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党和国家事业涉及面很广,领导干部也不是总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学过了、学好了再来干是不现实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所谓,“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杜绝任何借口,尽心竭力把工作做好,在实践中总结思考,在锻炼中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坚持学以致用、躬身力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予的欺骗气坏了孔子,明明嘴上说的是废寝忘食、勤勉于学,可实际上却天光大亮了还在睡懒觉。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具体工作中,有的干部唱功好、做功差,表态时说得天花乱坠,落实到行动上却大打折扣;有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抓工作永远停留在“嘴上说了、纸上写了”。这些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空对空”“两张皮”的做法根本就是“语言腐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的落实,决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4-27
下一篇 2022-04-2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