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合作社发展中富了“老板”忘了老乡

甘肃省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吴秀

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是推动农村基层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展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有利于优化改善农业产销模式,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集中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增强农业发展质量。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成县245个村发展农民合作社944个,按照产业分类:种植业335个、林业132个、养殖业443个、渔业10个、农机服务业13个、其他11个;按运行规范分类:运营规范的354家、运营较规范的449家、运营一般的86家、未运营的55家,通过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规范率达到85%,合作社拥有成员5889人,带动农户28651户,其中带动贫困户7848户。实现“五有”合作社511个,占比达到54%。合作社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支部的引领、社会资本的参与、致富带头人的开拓探索和党员群众的苦干实干,但是随着合作社的日益发展壮大,逐渐地出现了小社个体化、大社专业化、强社企业化,从而造成了合作社效益聚于“老板”、分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现象,农民的收益在减少,合作社的发展逐渐脱离了群众,造成了一些潜在的“风险”。

推动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就要抓产业振兴,在农村实现产业振兴,就要坚持市场导向,通过支部引领,发展合作组织,集民智、聚民力,化解风险隐患,破解发展壁垒,团结带广大党员群众用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案发展产业,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全力推动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着力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动振兴局面。

坚持党建统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主心骨”。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民要在家门口实现增收,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依托农村各自现有的资源禀赋,通过经济合作组织实现抱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的产业。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肩负着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使命,要把群众聚起来、把合作社发展起来,就要坚持把支部建强,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要深入实施“两强两化”工程,着力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把观念新、懂经营、会管理、能开拓的乡土人才、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返乡优秀青年等选进村“两委”,并通过配强驻村帮扶力量,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培训实践锻炼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支引领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领航乡村振兴的“头雁”队伍。要加强民主建设,村级组织要坚持“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党员群众监督等各类民主决策和监督制度,合作社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完善章程,确保项目实施规范,资金使用透明,事务决策民主。要提倡推行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合作社负责人,坚持“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按照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办法,由成员代表会议讨论确定重大事项,村“两委”成员通过选举进入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代表投票推选出的乡贤及各方能人进入理事会或社员代表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保障群众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分红收入、务工收入,使村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技术优势有机结合,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要选优选好产业项目,既要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全面激活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决防止社会资本在农村无序扩张,产业在农村脱离“农”味,坚决杜绝发展专业合作社却将农民“挤”出农村的现象。

突出政策引领,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主力军”。农村发展合作社普遍面临底子薄、人才少和基础差的困境,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合作社,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对标农民所缺所需,把已经形成规模的产业或者当地能发展、技术性要求高的优质产业,通过配套政策“精准滴灌”扶持引领,让农民爱农业的同时,还要懂经营、会管理,真正让农民成为发展合作社的主体。技术引领要加强,要根据合作社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精准下派科技副乡(镇)长、农业农村部分技术人员抓乡包村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依托东西协作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着力破解合作社发展的技术瓶颈;教育培训要精准,要在人社、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普遍性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合作社发展中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要素,对合作社负责人和技术能手等进行专业化的集中培训,同时通过观摩、实训等方式让合作社社员学习掌握运用先进的经营模式、技术理念等,整体提升合作社发展能力。要积极挖掘乡土人才、乡贤能人等,按照重点培养、以点带面的思路,将本土人才队伍培养壮大,并通过他们带动合作社社员和农民群众学技术、练本领,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巧工匠”,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资金支持要配套,产业要发展,资金支持是关键,要在监管、督导和盘活近年来各级各类扶持集体经济资金的基础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对一些模式新、效益好和前景优的合作社进行重点奖补,并结合实际落实财政专项资金、金融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杜绝“大水漫灌”,推动合作社做优做强做大,全力提升带富能力;发展模式要创新,要积极打破村域壁垒,坚决破除“各搭各台、各唱各戏”的局面,在条件允许的乡域范围或县域范围内,积极打造合作联社,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产业联合强基础、资金联动强保障、经营联抓强效力、资源联管强支撑的“四联四强”模式,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项目聚集,提升合作社发展内生动力。

注重机制保障,让基层组织和农民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受益人”。推动党建引领下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保障合作社规范经营和持续增收,增厚村级集体经济“家底”,真正让老百姓端上“金饭碗”,就要理顺农民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让机制保障村级党组织、群众和投资方均衡受益。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通过落实党员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和民主决策制度,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群众选、财务共同管、分红大家看,让合作社运行规范透明,增强发展活力;要强化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类培训及讲座和提供免费涉农法律援助等形式,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划牢农民权益保障的红线,让法治为农民的利益“护航”;要坚持多元发展,要探索完善投工投劳、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和支部控股等多元化的发展形式,让村集体、社员、农户的利益分配实现最优化,实现支部引领促发展、产业发展强支部的目标,让合作社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5-01
下一篇 2022-05-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