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匠”也需工匠精神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委政法委员会 柳文刚

工匠,于国是重器,于家是栋梁,于人是楷模。在湖南省衡东县武家山公园,有一处“九工十八匠”文化走廊。作为传统“九工十八匠”之外的一名“文字匠”,每次散步至此都忍不住要驻足片刻,仔细观摩领会各行各业工匠们举手投足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专注与神韵,感悟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

“精于工”,就是要变“将就”为“讲究”,以雕琢之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大国工匠们以追求极致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标准意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将一个个零件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刀尖上的舞者”马长好通过反复摸索、模拟、试验,创造了“车偏去重法”,将叶轮加工的精确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三分之一以内,每年为企业节能增效达到六七百万元。年轻的焊接技能工艺师李德印用8年时间练就了“听声辨物”的境界,仅从焊接发出的声音就能初步判断焊接质量是否合格。“精于工”就是要立足岗位、潜心钻研,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愚公移山之志把平凡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做出不平凡的精彩,在“尽精微”中不断超越自我。“文字匠”亦是如此,对于经手的每一个文字材料,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要做到“讲究”不“将就”,于删繁就简、精雕细琢中推敲成文,力求最鲜明的观点、最鲜活的话语,务必让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以最佳面貌示人。

“匠于心”,就是要变“随心”为“走心”,以创新之心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个大国工匠都是一名探路者,他们顶着风险、挑战、压力和责任,带着对品质的执着与坚守,去追寻闪烁在迷雾之中的光亮,探索曲折小路尽头的柳暗花明。胡俊祥凭着一股执着劲儿,一门心思钻研轨道车辆装配技术,先后形成技术成果130余项,填补了一项项技术空白,攻克了一个个技术瓶颈,培育了一批批技术精英。“匠于心”,就是要用心、上心、尽心,坚信“志之所向,使命必达”,敢于大胆创新实现从零起步、从无到有,敢于在一次次试错当中淬炼高超“匠”艺,敢于打破传统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文字匠”也要在学习和实践中练就一颗“匠心”,不惧苦、不畏难,勇于接受新的挑战,不断尝试各种写作体裁,善于总结写作心得、提升写作技能。当我一年前刚接触组工评论之时,每每一脸惊羡地读着优秀作者们富有思想性、理论性、启迪性的评论文章,却何曾料想,只要变“随心”为“走心”,真正沉潜进去,我也能在不断“丝糕”中累积经验,于偶有所得中坚定写下去的信心。

“品于行”,就是要变“口号”为“行动”,以务实之行默默耕耘、坚持不懈。匠者,往往具备“惊艳之才”,容易让人联想到对“技”的苛求;实则其更是一种爱国情感、敬业精神、职业操守,偏向于“德”的范畴。“三免的哥”朱祖德连续10多年坚守“70岁以上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孕妇”免费乘车的“小约定”,传承助人为乐、服务大众的“正能量”;搜救机长宋寅长期坚守东海海疆,秉承“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在惊涛骇浪中成功救助222名遇险人员。一时是兴起,日久见匠心。工匠精神是在长期默默无闻之中练就的炉火纯青的技艺,是以伟大复兴为己任、自觉报效祖国的情感,是坚守清贫与寂寞的淡泊。面对爬格子这种相对枯燥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文字匠”不能有厌烦情绪,要从内心深处保持对文字工作的一片热忱,心无旁骛地写,忙里偷闲中写,切不可偶有“丝糕”便妄自菲薄,轻易断言“不是那块料”,需知文字功底是在时间的浸润、视野的扩展、经验的累积中慢慢打磨出来的。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国制造的灵魂,也是“文字匠”们需要源源不断补充的“精神之钙”。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2)
上一篇 2022-05-10
下一篇 2022-05-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