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后浪们” 寻青春五月的“奔涌方向”

五月是属于青年人的五月,是满捧青春气息的五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广大中国青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青年怎样,中国就怎样,与新时代同行,中国青年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身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要想成为三个“不负”、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年轻的“后浪们”就需要全力以赴寻找和锚定指引成长的新时代“青春方向”,无畏奔涌前行。

奔涌着“向”内突破,立坚定信仰冲破种壳。每一个青年都是一颗待发的种子,满怀无限潜力深埋于土,渴望拥有一股力量能够冲破种壳,突破浮土,迎接阳光与新生,而这一股催使中国青年向往光明的强大力量便是心中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信仰,星火滚烫,作为奋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要摒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灌输教育”和“被动学习”,要在深思细酌的基础上强化与新时代实践之间的联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实内心、指导实践。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的苦功,并以青年人的热情与韧劲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真正领悟能够冲破所有樊篱与阻碍,引领正确前进方向的信仰之力,由内而发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破壳迎接新时代青春的曙光。

奔涌着“向”上成长,练扎实本领直指云霄。鲁迅先生在《热风》中曾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突破种壳后向上生长,成为顶天之栋梁是每个有志年轻“后浪们”都应经历的磨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扎实本领将成为向上成长最滋润的养分。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殷切嘱咐年轻干部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着力锤炼“七种能力”,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走出“安于现状”的“舒适区”,去经风雨、见世面,持续推进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在稳扎稳打中积累经验,在增长才干中发光发热,以真刀真枪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环境,以过硬本领展现当代青年风采,只有克服“本领恐慌”,练就“指哪打哪”的“真功夫”,才能在新时代实现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向上走”的期盼,发出当代中国青年饱含信心和希望的青春之声,成长为直指云霄的“国之栋梁”。

奔涌着“向”下扎根,怀以民为本建强根系。自古英雄出少年,而英雄除了直指云霄练就“顶天”本领,还需“立地”扎稳根基。实现“立地”考验着新时代中国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信念和能力,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党和国家后备力量的年轻“后浪们”应脚踏实地建强以民为本的“根系”,胸怀“国之大者”,坚定如磐深入基层,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建设中最广袤、最艰难、最需要的地方,在无限美好的青春中镌刻村情乡音,俯首百姓、紧贴民意,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可靠的关系,去感受最丰满的情感和最真实的中国,在为国为民的肯干实干与奋斗奉献中“站稳脚跟”,展现以民为本的青春本色。

奔涌着“向”前远眺,展宏图不负时代担当正值青春的革命领袖李大钊在阐明青年人应循蹈之道时写道,“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守常先生的这番话立足国家而不拘泥眼前,他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年为世界、向未来的宽阔胸怀与坚实担当。斗转星移,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未来已不再似百年前以救国救民、振聋发聩为己任,但为国家、为人类朝前远眺、擘画蓝图的志向与担当不曾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考察时曾谆谆叮嘱青年,“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建设触摸宇宙未知的航天事业、关注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种子工程、聚焦限制科技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连接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带一路”、构建和谐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代代中国青年应坚定“向前”眺望的方向,拓宽“向前”奔涌的视野,与伟大时代要求实现“双向奔赴”,不负时代重托与人民厚望。

回溯百年,中国有梦,青春无悔。年轻的“后浪们”,请满怀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向着新时代的“青春方向”奔涌而去,去突破、去成长、去扎根、去远眺,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5-10
下一篇 2022-05-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