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祠”中的“粮食”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委组织部 邹宏扬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先后考察了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三苏祠,一个村、一座祠,从传统到现代、从农田到心田,巴山蜀水,寄寓深深,党员干部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种好“农田与心田”中的“粮食”,在奋进新征程中勇立潮头、乘风破浪,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种好“农田里的粮食”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永丰村根据气候条件,种植耐热、耐强光、耐湿的籼稻,建设高标准农田31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8万,排名全省第四。种好“农田里的粮食”是永丰村发展的关键之举,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的决胜之要。当前,乡村振兴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党员干部要把发展产业作为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区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新格局;要充分利用高校、企业、部门等资源,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高校+合作社”等新型发展模式,将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结合,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打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合拳;要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持续加强护绿增绿、做实减排固碳、推进生态循环,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融互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绿色成为乡村“最美底色”。

种好“心田里的粮食”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踏入三苏祠内,古树参天,百年银杏、千年黄葛,跃入眼帘。历史的气息糅杂在湿润的空气中,鼻腔一动,仿佛就能闻到巴蜀人文的艺术结晶。苏轼,作为苏门父子中的代表人物,以其辉煌的文学成就、独特的人格魅力,名垂青史、流芳千古。党员干部要从“东坡先生”身上汲取智慧力量,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种好“心田里的粮食”,当好“东坡式”干部。党员干部从政为官要常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之心,在面对矛盾困难、利益冲突、挫折考验时,把心态放平、把目光放远,做到“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扬抑所惑;要大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利民之举,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用心用力用情解决“急难愁盼”,将人民的幸福生活与自身的价值实现相融合,做到“民想我谋”“民呼我应”“民求我为”,当好人民公仆,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要永葆“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廉洁之身,时刻绷紧思想之弦,不逾纪律底线,牢牢守住政治观、权力关、生活关,正确处理公与私、是与非、情与法、俭与奢,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将“心田中的粮食”种好,不给“害虫”以任何可乘之机。

从村到祠,从高标准农田到古树参天,从乡村产业振兴到巴蜀人文结晶,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眉山穿越了古今千年,拉近了农与文的距离。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帮助村民种好农田中的粮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跑出加速度;更要种好自己心田里的粮食,做好千载文化的再延续。党员干部要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1)
上一篇 2022-06-13
下一篇 2022-06-1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