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西走廊》中悟“真知” 更坚文化自信

   

   黄河以西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因形似走廊,故被人们称作“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贯通中西文明,传承中华文化,为存留华夏根脉的一方圣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我们熟悉的“大漠孤烟直”的荒漠戈壁,三千年不朽的坚韧胡杨林,又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古老关城,以及丝绸之路上的精美石窟……但相比极目远眺一览胜景,更叫人为之“目定魂摄,不能遽语”的,则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从三种不同的视角回望《河西走廊》,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厚重历史和人文智慧。

       从碰触“信念”的视角看张骞,意志坚定牢守初心。两千年前,张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去的探索征程。先后被匈奴两次捕获,但在逆境中不改气节,历时13年终于完成使命,才有了一个帝国沿着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生动岁月和这条通道日后的别开生面。重温《河西走廊》,丝路上的学者、僧人,穿越乱世动荡的年代,思想和信念依旧生生不息。同为需要开疆拓土的新人,心怀梦想,不惧远方。青灯为墙,旖旎为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怀揣着期盼的“种子”,感受日月更替,领略雨露风霜,奋力向下扎根。

      从发散“思维”的视角看霍去病,另辟蹊径领悟创新。一代军师奇才,在那个匈奴肆虐的时代,他不拘古法,出奇制胜,马踏匈奴,封狼居胥,建立了一代功勋。经此一战“匈奴远盾,而漠南无王庭”,中国连接西域的通道就此打开,往来商人络绎不绝。时间转眼已过上千年,前路漫漫尚不可知,但同为需要冲出桎梏的青年,趁年轻多多储备知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代瞬息万变,各项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拉高工作标杆,积极改变思维意识,更快适应新环境,做团队里破土而出的潜力“新苗”。

       从抗衡“逆境”的视角看常惠,砥砺前行不畏艰辛。被囚笞于牢狱19载,繁重的苦役没有压垮他,数十年如一日忍辱负重,苦愈重而志愈坚。返还故国后接替苏武任典属国之职,专门处理国家外交事务,赢得班固“勤劳数有功”的赞许。同为需要接受淬炼的工作者,踏实走好每一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捱过凛冽的冬日,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最终开出令人惊羡的“花”。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如今,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古今流传下来的那些浩瀚经典,以其所承载价值内容的普遍性、独特性、永恒性,深深地吸引、触动着读者的心灵,从而影响了无数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强大思想力量。“曾经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连绵不断的历史文献,鉴往知来、继往开来的历史意识,都包含和孕育着人们的历史思维。正因有了历史思维,才能“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6-28
下一篇 2022-06-2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