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牵挂”映照“大愿景”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财政局 连承龙

“真没想到总书记会这么快回信,我们全家都很激动!”“11年了,没想到总书记还记得我!”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徐淙祥惊喜万分。这只是习近平总书记“民生情怀”的一个缩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生福祉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牵挂,总书记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践行“民之大者”,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心全力办好老百姓的事,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对百姓的“小牵挂”中,踔厉笃行,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用情怀和担当书写为民答卷。

“小牵挂”蕴含“大格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从“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名句,身体力行践行初心使命,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人民“水乳交融”紧紧联系在一起,凝聚成“人民至上”理念。两会期间,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再到“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重要讲话,是“人民至上”的宣言书,将“人民至上”理念根植灵魂深处,照亮“复兴之路”。

“小牵挂”彰显“大担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为政之要,民生福祉是总书记最大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立足当下,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着眼长远,多做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秉承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出的庄严承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彰显了共产党人对历史、对人民的强烈使命担当。

“小牵挂”厚植“大情怀”。百姓冷暖、民生福祉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对于百姓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念兹在兹。从收入、住房,到医保、入学等实际问题,无不厚植着总书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从2016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追问十八洞村村民“娶媳妇儿”的情况,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再度关切询问四川凉山悬崖村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村民下山居住情况,再到今年6月27日,给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徐淙祥回信,对于群众的事,总书记总是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特困人员,要“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对于社会保障资金,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传递出“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的执政温度,传递出“国之大者”的“为民情怀”。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