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桥古城中读懂“七七事变”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右旗曼德拉苏木选调生 韩贝贝

站在时间的长轴上回望过去。85年前的今天,阴谋的谎言让魔爪伸向华北,罪恶的铁蹄踏向卢沟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民族共赴国难,一场波澜壮阔的正义之战拉开帷幕。85年后的今日,硝烟散尽,弹痕犹在,保卫山河的铿锵之音,久久回荡,象征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巍然耸立。广大青年干部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古桥古城中读懂不屈的历史,乘势而起、起而行之,勇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汹涌的河水撞击桥墩,一座沟桥,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黎明之时,斜月西沉,如今的“卢沟晓月”已不似古时的温婉,她的眉宇间好似带着历史的厚重,虽明媚皎洁,眸子里却添了几分坚毅。她是沉默的目击者,见证了中华大地的涂炭惨象,见证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石栏望柱上501尊威严的石狮子,跨越烽火,遥听着华夏九州中“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凝噎,亲历着各族同胞“御外侮,挽危亡”的炮火。广大青年干部穿过一座古桥,回望民族命运的转折,当倍加清醒、踔厉奋发,以“舍我其谁”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埋头苦干”的精神闯难关、向未来。

澎湃的浪潮冲击河床,一段城墙,刻着民族历史的伤痕。卢沟桥畔,沧桑古城,城门上雕刻的“宛平”二字,令人酸楚,城墙上密集的枪眼与弹坑,印刻着昔日的创伤。85年前,宛平城内的隆隆枪声刺破了时空隧道,被践踏的屈辱和愤怒,直到今天依旧不能释怀。长眠于宛平城大枣山上的抗日英雄赵登禹将军,受人敬仰,今日的宛平城街道静谧,绿树成荫,豺狼早已被驱逐。广大青年干部不应忘却战争苦难,旧时疮痍,从卢沟桥上、宛平城内、纪念馆中牢记那段历经磨难的岁月,真正读懂岁月峥嵘,勿忘国耻,用最坚毅的品格,砥砺前行,成为干事创业中的劲草真金。

湍急的流水漫入心田,一身戎装,警醒吾辈青年当奋起。永定河水从卢沟桥洞潺潺而下,金戈铁马的痕迹早已不在喧嚣,可同胞逝去之伤,山河破碎之痛,永不敢忘。“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国虽和平,但危险从未远去,国歌中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永不过时,和平永远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广大青年干部当把扣子扣严扣正,不改初心,不移其志,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养分,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时刻保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清醒,与亿万同胞胼手胝足、顽强拼搏、同心共济,汇聚成昂扬奋进的时代洪流。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