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群众多一点板凳上的“说事”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人民政府 杨益

近日,为加强对村级权力的监督,打通群众监督“最后一公里”,镇上再一次开展了村级微信群建设工作,但由于群内成员、消息众多,信息的分流和分析工作难度大,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回应群众的诉求,从而影响了村民“说事”的效果。

微信群里“说事”,本来想以更快的速度解决一些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但因为种种原因,对群众说的事不能让群众达到满意的效果。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干部要落实上级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这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唯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事”,才能走好基层路,刻画出基层干部的“最美”模样。

板凳上的“说事”,拉近感情距离,刻画基层干部的“为民”模样。随着现代科技的越来越进步,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数字化的背后缺乏很多温度,也很难达到基层治理应有的效果。板凳上的“说事”,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更加亲近,群众最想急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想知道党的政策、方针是哪些?自己说的普通话群众是否能听懂?……基层干部可以从线上来到现场,从屏幕后面来到群众跟前,能真正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真切感受到群众所思所想所愁所盼,让群众感受到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不怕麻烦”的精气神,彼此间才能拉近距离、打破隔阂、贴近心扉。唯有这样,才能提升与群众沟通表达的“软实力”,获得群众拥护的“硬指标”,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板凳上的“说事”,把工作做实在,刻画基层干部的“实干”模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基层干部要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其实需要的是群众的监督,那就需要基层干部与群众多些板凳上的“说事”。“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冷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带着“以百姓心为心”的感情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像“解剖麻雀”一样了解群众的冷暖,像“啄木鸟”一样把触角聚焦到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从个体群众的“小事”中折射出群体的“大问题”。同时,要多些“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与群众掏心窝“聊家常”,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真心话”“大实话”,才能把群众的“难点”“堵点”“痛点”一个一个弄清楚、想明白,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板凳上的“说事”,创造良好风气,刻画基层干部的“廉洁”模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廉洁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群众身边发生的问题往往微小不易察觉,有的碍于情面对其态度“暧昧”,长期忽略这些问题必定会侵害纯朴的乡风民俗。因此,基层干部要多与群众在板凳上“说事”,“说事”时首先要把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抵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工作作风。在服务群众时,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放纵,做到“道德硬”“品行端”,忍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以谦卑恭谨之心博采众长,以“服务员”“小学生”的姿态,躬耕于基层,拜群众为师,“有才而不骄,得志而不傲”,把基层工作干好、干出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散发出特有的“芬芳”,才能在为群众服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7-22
下一篇 2022-07-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