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海情”中读懂“一个都不能少”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纪委监委 杨帆

近日,新华网登载了一篇名为《习近平的山海情》的专题报道,以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真实故事为背景,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一直以来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的国之大者情怀。

在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开辟的山海相连的闽宁协作机制带动下,一股东部援助西部、先富帮助后富的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暖风,吹遍了华夏大地。而回顾中国共产党党史,在跃上每个经济社会发展新台阶时,坚持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前提,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向光明迈进时“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使命。

“一个都不能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情为民所系的政治方向。旧社会里,民族之间的猜疑、隔阂、矛盾突出,各民族内部也不团结。少数民族同胞不但在政治上备受压迫歧视,多有蔑称,经济上还极端落后,缺衣少食少药,只能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并真正坚持了民族平等原则,不仅团结了少数民族下层的广大群众,还积极争取少数民族上层,共同参加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来,推翻了压在各族群众头上百余年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在旧社会里无人过问、自生自灭,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景颇、傈僳、独龙等少数民族群体,而是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政策,使他们得以直接跨过若干社会发展阶段,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个都不能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权为民所用的政治信念。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会有所侧重地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后地区进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改善当地经济结构,发展多元产业,提升综合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生命禁区”,青藏铁路直通西藏腹地,打破了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独龙江上,亚洲最大钢箱梁悬索桥横跨两岸,当地群众只能靠溜索藤桥过江的场景就此成为历史。中国共产党还高度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干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不断进步的领头人,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个都不能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利为民所谋的政治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华民族也从站起来、富起来,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正式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全党全民咬定发展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发扬新愚公移山精神。闽宁镇、丹霞村、百坭村……葡萄酒、乡村游、砂糖橘……黄文秀、张小娟、武汉鼎、朱有勇,他们是无数奋战在祖国山河中脱贫攻坚一线上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无数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冲锋在前、忘我奉献,带领群众改造自然条件,守护绿水青山,创造生态财富,全面小康的阳光照亮了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了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并继续携手并进,迈向伟大复兴!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7-31
下一篇 2022-07-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