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正确批评”成为稀缺品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人民政府 丁子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善意的批评能揪出缺陷、触动人心、催人奋进,但批评尤其是尖锐批评的声音往往是稀缺的。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要让批评不再是稀缺品,于内,党员干部要善于听取并能容得下批评,做到闻过则喜,于外,要拓宽听取批评的渠道,广泛听取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内外结合,方能让正确批评不断涌现,从而促进党员干部检视自我、找准差距、不断改进。

于内常自省,修炼“闻过则喜”的谦卑虚心。闻过则喜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雅量,接受他人的批评需要理智、真诚和勇气。无论是“以人为镜”、成就贞观之治的李世民,还是“纳谏受赏”“战胜于朝廷”的齐威王,他们即便身居高位,仍然能放下面子,保持清醒头脑和闻过则喜的虚心,善于听取和接受他人批评,对照问题认真反省改正,最终取得瞩目的成就。立足于此,党员干部切勿将批评当做“洪水猛兽”,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善于接受批评是党员干部进步路上必不可少的良方。正确对待批评,才能畅通言路;理性分析批评,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所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要做到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推动干部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保证。

于外广倾听,畅通“尖锐批评”的反馈渠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没有了善意批评,就听不到真话、察不到实情。让干部群众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一方面需要营造党内民主的氛围,形成容得下尖锐批评的环境。在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党内工作中,批评上级不要怕穿小鞋,批评同级不要怕伤和气,批评自我不要怕丢面子,要一针见血把问题说透、把根源挖深,做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杜绝“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甚至是变相表扬”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拓展收集意见渠道,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机制。在主动走到群众中听群众憋在嘴边的“牢骚声”,甘为群众“出气筒”的同时,要畅通和简化群众在线发表批评的途径,安排专人收集整理,立整立改,营造敢讲真话、道实情的良好环境,从而全面深入客观细致地了解真实情况。

落实抓整改,坚持在“过则改之”上动真章。“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闻过则喜”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过则改之”才是解决问题的真作为。解决问题决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说说”,不能把说了当成做了、做了当成做好了。否则,问题找得再准、原因剖析再深、措施制定再实,也只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罢了。党员干部要拿出“陈列奏疏于屏上以示必改”的决心和勇气,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找准“病灶”根源、瞄准不足“回炉”,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药到病除”。对待一些顽固性“病症”,要注重常常“回头看”,谨防“一改了之”“一整了之”,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紧迫感自我剖析、完善、革新,以“更上一层楼”的崭新姿态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