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基层 须“求”甚解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委组织部 张乃荣

又是一年金秋时,又是一年教师节,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基层里有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要“拜师”基层,须“求”甚解,“上下‘求’索”去“修心”、“实事‘求’是”去“为人”、“精益‘求’精”去“处事”,向基层“扎根”,向“天空”生长,努力在基层展现新时代年轻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迸发斗志与激情,奋力谱写时代篇章。

“修心”须“上下‘求’索”。“上下求索”出自屈原的长诗《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一般用于形容努力寻求探索。向“上”,就是要做到书山以勤为径,学海以苦作舟,在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的过程中“不知足”“知不足”,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磨砺升华,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使“思想的火花”照亮内心世界。“三人行,必有我师”,没有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态度,没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气魄,是一定学不好也做不好的,年轻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择其善者而从之,补短板、强弱项,努力使自己成为“内行”“里手”。向“下”,就是要“躬身入局、挺膺负责”,经常性、严肃性、习惯性地经历基层“大熔炉”的“千锤百炼”,乐观地、主动地、积极地在急难险重“练兵场”上“摸爬滚打”,向“土专家”“田秀才”“活字典”学习,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这样才能真正地“向阳而生、遇雨而长”。

“为人”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实事求是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贤路当广不当狭,言路当开不当塞”,年轻干部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切忌说假话、空话,亦或是装腔作势、胡乱表态,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责任和担当,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有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举措、扎实的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铆足劲儿往前冲,做敢于斗争的“战士”、克难攻坚的“勇士”,反之,尽管口号喊得响、声势搞得大、“包装”做得新,最终还是统统无效,“讨满意”只会让别人更不满意。同理,如果不敢当“恶人”,选择当“好好先生”,搞“一团和气”,那“得罪”的就是基层干部群众。

“处事”须“精益‘求’精”。《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细节决定成败,年轻干部在日常的基层工作中要下足“绣花功夫”,遇事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要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竭力将事情做深做细做实,努力做到“干一行专一行”“择一事终一生”,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点务实笃行,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卓越为人处世。要有追求完美主义的“偏执”、善作善成的“焦虑”、克己奉公的“洁癖”,力行“安专迷”精神,养成“回头看”的“强迫症”,着力在“精”“细”上花心思、在“优”“美”上下功夫,反复打磨、“挑刺淬火”,也可请别人帮忙“掌眼”,力争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无“缺陷”。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