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房子“变形记”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新寨卫生院 苏彦峰

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关系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我的家乡也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坚持城乡建设“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变得有品位、有特色、有底蕴,村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题记

甘肃渭源,我的家乡,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迎着脱贫攻坚的春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老家的房子在时代流光的镜头中从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最后变成了“小别墅”……

镜头一:土坯房

父辈们的故事里,我的家乡还处在“赤贫”状态,村里的房舍都是用土坯垒成的,见不到一砖一瓦,全为土木结构。没有所谓的院子,土坯房的周边只是简单的篱笆围栏,一大家子人都挤在一起居住。

土坯房主要由土砖构成,一般土砖都是冬季和初春闲时制作,村里的成年劳力相互帮忙。选取自家一处地势较高的田地,整理出一个平台,地上放一块平整的大石板,然后在石板上放上特制的长方形模子,一个人给模子里放上土,另一个人拿起石磙做的工具使出全身力气打压,三四下之后就压得板板实实,然后扒开多余的土,一块土砖就制作好了。就这样的工序反复千万次,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土砖码在田间地头,任由风吹日晒,晾干水分,慢慢成型,变得像石头一样的坚硬才用来堆砌房子。建土坯房还要用到木头,这些都是父辈们起早贪黑在大山里砍伐来的。土坯房不高,建好以后的土坯房上面除了厚重的黄土泥巴,还有一层厚厚的秸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就是当年土坯房的真实写照。那时的乡亲们,自然体会不到住土坯房的苦痛,比如怕洪涝、怕地震;更不知道越来越多的土坯房的建造,导致当地本来荒芜的山野树木也越来越稀疏。

镜头二:砖瓦房

习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儿时的记忆里,党的好政策如一股清泉不断涌现,村民们的日子开始慢慢好了起来,我的家乡也开始慢慢变得有了生机,挨家挨户建起了砖瓦房。

砖瓦房墙是使用窑里烧出的红砖砌成,屋顶放着青色古朴的瓦片,远远望去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雅致,前后左右各一间,中间留一个院子,全家人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在这个四方空间里。砖瓦房的瓦透气性好,红砖的保温效果也好,屋内的地面也是用红砖铺盖,那般光滑整洁。冬天的时候在房间内烧一炉炭火,一家人围着火炉谈笑风生,炉膛里上窜的火焰映红了全家人的笑脸,红砖青瓦散发出来的阵阵土香沁人心脾。

镜头三:“小别墅”

现如今踏着时代的步伐,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让我的家乡焕然一新,儿时的记忆已经慢慢退去,一排排整齐的“小别墅”矗立在村庄里,像一个个英姿飒爽的青年,迎着风、向着光。说是“小别墅”,但它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修建的特别的房屋。“小别墅”有它特有的构造,面积不算大,一户紧挨着一户,图纸都是村干部邀请人统一规划的,结实的钢筋、水泥铸就的它固然厚实沉稳,外表被粉刷的亮白,房子的背面是政府发动的志愿者描绘的一幅幅田园风光。走上阳台,宽阔、敞亮映入眼帘,依着石头的廊柱站着,看着远山的薄暮、林间的青岚、云端的鸟鸣,突然有种渺远的幽思和矫情。

如今,走在楼下的柏油马路上,看着老人们在大树下悠闲地摇扇,孩子们嬉笑追逐,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一阵清风吹过脸颊,带着甜美的油菜花香,我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如画般的意境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相信,我们党将会以更大决心、更明确目标、更有力举措,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书写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20
下一篇 2022-09-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