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秋好处 “粮”“成”美景丰收时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曲松镇人民政府 黄珊

金穗卷起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民耕耘的辛劳和汗水,浇灌出硕果累累,稻穗飘香的别样景致,时和年丰的壮丽画卷在大江南北徐徐展开。时值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粮”“成”美景的丰收画卷为即将迎来的党的二十大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制度为保障,藏“粮”于地让丰收“成色”更足。“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体系,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采取“长牙齿”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将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完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保护好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粮食产量实现稳产高产、高位攀升,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让大国粮仓基础更牢,中国饭碗不仅端得更稳,成色也更足。

以科技为支撑,藏“粮”于技让丰收“成效”更高。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物质技术装备条件的改善,让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占95%,基本做到了中国粮源自中国种……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就,诠释着科技创新的强大实力。机械化、智慧化农机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科技力量正代替传统人工力量,无数“黑科技”“高科技”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由飞翔”,北斗导航卫星定位让无人驾驶收获机“大展拳脚”,广泛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精准赋能,智慧农业让农业生产更高效。农业机械装备普遍应用,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实施“藏粮于技”战略,让古老农业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人民为中心,藏“粮”于民让丰收“成果”更厚实。农民始终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亿万农户更肩负着全国14亿多人吃饱饭的重任,“农民钱袋”鼓起来,“国家粮袋”才更有保障。无论是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还是通过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经营服务增收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或是这两年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中央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亦或是推进粮食生产统防统治、代耕代种、代收代储,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超过7800万户……凡此种种,构建辅之以利的保障机制,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实施“藏粮于民”战略,让“粮袋子”“钱袋子”一起鼓起来。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