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青春 一路向南

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河镇党建办 龚雪妮

十年前,我还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当时通过阅读,不知不觉间在心中埋下了一颗“要成为一名能让社会更好的人”的种子。大学毕业后,我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通过考试成为千万名选调生中的一员,从家乡昆明市来到了滇南毓秀开远市,踏上了一条辛苦但值得的逐梦路。

一根“打狗棒”,树立攻坚的恒心。2019年9月,我初到开远市羊街乡政府报到,当时被分配到扶贫任务最艰巨的马桑箐村,并独自挂包一个村小组。第一次下村,村小组长在村口给我捡了根粗树枝,看到我满脸疑惑,身旁几个村民笑了,他们说这是用来吓退村子里的野狗,我不由得攥紧了手中的树枝,“胆战心惊”地开启了我的扶贫生活,从此,“打狗棒”成为了我下村的必备物品。后来下村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我逐渐克服了“山路十八弯”的晕车困扰,也听懂了当地的方言,与村民们越发熟络起来,更是赢得了狗子们的“信任”,手里的“打狗棒”完成使命光荣退役。在经历了修水沟、拆土房、改户厕等一系列工作后,我还担任了扶贫工作队联络员,经常被问到“从城市来到这里有何感想?”我的回答都是:“累,但充实且值得。”“能铲牛屎、能吃苦、不娇气、不像城里小姑娘”是我最乐意听到的夸奖,我还常被调侃:“小龚不是小龚,是上山务工的小工。”那段扶贫的时光,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农村落后的根源与诱因,感悟到乡村振兴的艰难与迫切,也见证了众多扶贫干部身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付出与恒心。

一张身份证,懂得为民的初心。2021年我在羊街乡黑泥地社区驻村,和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过程中了解到一名社区居民没有身份证,我们便立刻把这件事当做自己最要紧的事来办。在工作队队长的带领下,我们与多方派出所联系,但均未查找到该居民的相关身份信息。大家为帮助她尽快办理落户,可以正常享受国家政策,经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共同商议后,又将她带回出生地寻找亲人,几经周折,终于让分别了几十年的姐弟见面。接着,工作队联络了权威的司法鉴定所,让她和弟弟做了DNA亲缘鉴定,最终顺利办理了落户手续和身份证明。通过这件为民服务的“小事”,我懂得了首先要“看到”,学会用眼睛去发现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要“心到”,付出心力去思考,绝不能半途而废;最后还要手到,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要紧事去做,这样才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驻村期间,我看到驻村队员和基层干部用心用情的付出,看到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格,看到黑泥地迎来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我深深懂得了为民服务既是初心也是使命。

一块石头,见证不退的决心。2022年,因为选调生南北“互换空间”锻炼政策,我从红河州北部开远市来到了南部金平县金河镇,一个与越南山水相连且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的地方。在边境村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看到界碑旁几块石头上刻着“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疫情不退、决不收兵”的字样,在边境联防所,我看到了联防员们用刻着自己名字的石头拼出了一幅中国地图,地图的上方是一面鲜红的党旗……这些刻在石头上的真挚爱国情和守边人义无反顾的决心深深将我打动。因为疫情防控,我刚来到这里就连续坚守岗位50余天,身边的同事们更是坚守百余天不止,基层工作者们以卡为家、守边固防,舍小家、保大家的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这段日子,我见证了疫情防控的众志成城,见证了边境基层工作者们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心,是这份决心为祖国边关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三年高考求学路,四年大学逐梦路,三年乡间泥巴路,这就是我的十年青春路——足迹一路向南,直至触摸到祖国的边境线,我心一路向党,以青春之名奔赴时代之约。十年,我并没有耀眼的成绩,也没有所谓的“高光”时刻,我深知自己走的并不是一条铺满鲜花和掌声的路,这条路有坎坷和荆棘,有汗水和泪水,但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与感动。我始终不忘用眼睛去记录基层发生的每一个故事,用脚步去丈量走过的每一寸路,用心去体会收获的每一份成长,步步积累、步步沉淀,只为努力践行十年前的心愿——“要成为一名能让社会更好的人”,我会继续坚定地走在“初心”之路上。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