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 邱长宇
所谓“三爷不用”,就是指主管者家族中的少爷、姑父、舅爷不能参与票号的内部业务管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要实行回避制度,不搞任人唯亲。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选人用人时要坚持原则,讲党性、讲政策,不能“以血缘划线”“以地域划线”
,不搞“家族化”“义结金兰”。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党政部门,坚持“三爷不用”,应该说利大于弊,其好处显而易见,至少有以下“四点好处”。
坚持“三爷不用”,有利于企业更加和谐发展。神龙多了不下雨,亲戚多了难办事。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不坚持“三爷不用”,搞家族企业,就会因利益失衡,产生“窝里斗”现象,甚至公开闹不团结,各自为政、离心离德,导致企业一盘散沙,没有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从而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用了“三爷”,有时因顾及亲情关系、注意家人面子,也不利于企业主管者对员工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齐心协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坚持“三爷不用”,有利于坚持党管干部政策。党的干部政策,历来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选人用人时,要坚持“三爷不用”,不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执行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上、作风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认真抓好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的落实,防止使用干部“家族化”“血缘化”。只有坚持“三爷不用”,做到任人唯贤,才能以高标准严要求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生机勃勃的干部工作新局面。
坚持“三爷不用”,有利于选拔干部公平公正。坚持“三爷不用”,有利于选拔任用干部做到“一碗水端平”,即使在同等条件下,如果选用了“三爷”这样的干部,群众也会认为党组织选人用人不公平公正,搞任人唯亲。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时期有个叫宋璟的宰相,有一次朝廷选用官员时,有一个叫宋之超的人,自称是宋璟的堂叔爷,要求安排个职务。宋璟批示说:“过去我跟这位堂叔没有什么来往,如果他不说是我的堂叔,还可按原则办事,既然他以堂叔的身份来通过我的关系要官当,那处理这事就要矫枉过正,放遣不用就是”。这就是宋璟坚持“三爷不用”,对选人用人要“一碗水端平”的态度。
坚持“三爷不用”,有利于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公生明,廉生威。坚持“三爷不用”,有利于领导干部秉公用权,保持清正廉洁。清初文学家余怀在《东山谈苑》中指出:“为清官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官可为,不然则败其守矣。”意思是指,想作为清官非常难,必须妻子、奴仆都愿意让你作清官,然后你才可以作清官。不然就会败在家里人的失守上。家人本是官员廉洁从政最大支持者,如今却有不少官员因家人的贪心不止,从而走上贪腐犯罪的道路。所以,认真思考这番话,却实有一定道理。因此,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不管是“三爷”还是妻儿等亲戚朋友,都要严格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做到铁面无私,不徇情枉法,管好家人和身边人员,弘扬红色家风家训,不能以权谋私,不搞自我服务,保持清正廉洁,自觉做到“三不腐”,树立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