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基层治理变“笨”了?

6月1日《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版,几乎用整版聚焦了一个老话题——形式主义刊发的3封读者来信,分别反映了用“按规定办”塞责、考核指标不合理、事事过度留痕3个典型现象。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小组曾发文批评一些地方搞“表格防疫”。人命关天的大事,到了一些机关和干部手中,还是习惯用轻飘飘、慢悠悠的形式主义来应付。看起来很忙,实际上却没解决哪怕一只口罩、一瓶消毒水的问题。

是什么让基层治理变“笨”了?

如“臭豆腐”般的形式主义

毛泽东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批评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动脑筋”的东西。如果任由“不动脑筋”的形式主义蔓延下去,我们的基层治理就会变“笨”。

形式主义总是无法根除,原因之一就是形式主义非常善于伪装、变形,不断有新的表现形式。

比如,除了上文提到的“表格防疫”,有的组员反映,为了达到复工复产的用电指标,村里白天也要开路灯,因为上级指示必须要多用电,不开不行。

6月1日《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版也反映,工作中遇到难事急事,请示相关部门怎么办,有时得到的答复是“按规定办”。基层请示上级机关,往往是遇到了难题。若知道按规定如何办,怎么会请示?

这些形式主义都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形式主义的狡猾就在这儿。

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形象比喻其为“臭豆腐”,虽然闻着臭,吃着却香。这个背后是错位的政绩观。

因为形式主义“吃着香”,有人靠“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数据造假”升了官,有人靠着各种“留痕”堆积的材料免了责,还有人用表面的忙碌制造出勤奋的假象被表扬……

如果我们不能对形式主义有透彻的分析和足够的警惕,很容易被表象欺骗。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对问题见怪不怪,甚至认为理所当然,“久入鲍肆而不闻其臭”,长此以往,会使工作作风漂浮、效率低下,会扭曲用人导向,使真正干事的人寒心。

根本上是党性问题

唯虚不唯实,这是形式主义带来的不正之风。

形式主义往往是“内循环”。就像演戏一样,台上的人闹得欢,台下的观众眼明心亮。习近平曾经说过:“我当了7年农民,最大体会就是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实在不实在,老百姓就怕空洞无物、不干实事。”干部实在不实在,老百姓看得明白。别以为骗得过所有人。

习近平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毛泽东也曾指出:“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

但形式主义为何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

习近平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把手要负总责。”

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有的一点点小事都要层层上报请示,看似讲规矩,实则不担当;有的拍脑袋决策,搞家长制、“一言堂”,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有的问责泛化滥用,动不动就签“责任状”、搞“一票否决”,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有的不想干事、只想出彩,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重包装不重实效。

不达目标不收工

“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整治形式主义,就要从整顿上级作风下手。中央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习近平说,目的就是从领导机关特别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改起,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今年4月,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年初以来,习近平数次出京调研,在湖北、浙江、陕西、山西,都强调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两会期间,习近平四下团组,多次强调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中央的决心之大,可见一斑。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受疫情冲击,我们面前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绝不能任由形式主义让工作成果打了折扣。

整治形式主义,也需钉钉子,不达目标不收工。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

(3)
上一篇 2020-06-22 21:01:10
下一篇 2020-06-23 16:17:3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