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伤心村” 今成“小康村”

“以前的山兴村是‘眼看甸溪河,有水喝不着;姑娘往外嫁,媳妇讨不着’,现在好了,处处‘小桥流水映人家,花开庭内满园香;老少中青笑意扬,小康路上奔跑忙’。”说起山兴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夸竹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建梅说了一个民谣作对比。

昔日“伤心村” 今成“小康村”
 搬迁前的山兴村老寨

一幢幢建造别致的青瓦白房,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木,各色花卉在房前屋后竞相绽放——走进山兴村小组,只见会议中心、农业生态休闲园、文化馆等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让人禁不住眼前一亮。

“熟悉山兴村的人都知道,山兴村以前喊‘伤心村’,这个多年前令人沮丧的小村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山兴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曾因不规范的煤炭开采,致使山体滑坡、房屋下沉,房屋的落差达到2、3米之高。本世纪初的一次地震,又让山兴村雪上加霜,造成部分民房倒塌。在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干部带领下,全村村民集资、组织整村易地搬迁,并把当地煤矿资源变成了产业优势。”回忆起山兴村的变化,王建梅感慨不已。

昔日“伤心村” 今成“小康村”
山兴村的休闲垂钓区

2005年,山兴村党支部破解搬迁困局,提出“盘活集体经济,实施统一经营”的工作思路。在推进兴村富民发展中,采取“集体入股+村民入股+社会资金入股”的股份制形式,将村民1120.4万元、社会人士的593万元以及贷款的1200万元作为煤矿开采及房屋搬迁的启动资金, 采用集体统一经营模式,把村组所属的煤矿资源由原来的私人承包收购为村集体统一经营。

昔日“伤心村” 今成“小康村”
风景宜人的山兴村

“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跳出山兴村、跳出煤炭产业,向乡村旅游、冶金、建筑、建材等多领域投资。目前,山兴村投资了2.8亿元建成年产量10万吨的云南省最大锰系铁合金厂,投资了3000万元建成了弥勒市鑫润工程机械公司,投资5000万元入股红河水乡的开发,在河口自贸区成立了进出口贸易公司,投资1000万元到文山州的砚山县建成了黑卡子采石料厂,为山兴村全面建成小康村夯实了产业基础。”王建梅介绍。

山兴村先后建成户均建筑面积330平方米的162幢小楼房,全体村民搬进了设计新颖的新家。还发动群众参与投工投劳,建成了占地100亩的“山兴村农民生态园”,家家户户装上了卫星电视、通自来水,全村实现道路硬化2667.9㎡,安装路灯85盏,162户全部实施了改水改厕项目,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昔日“伤心村” 今成“小康村”
村民在家门口从事绿化工作

主持工作的村副组长赵虎说:“随着山兴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收入也在逐步地增加,部分村民买了大车,在煤矿里边搞运输;还有一部分村民买了挖机、装载机在各个工地上干活,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

山兴村还在村中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休闲中心,建成四合院康养区、垂钓区等,形成以餐饮康养为依托的休闲度假型、户外拓展型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等,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余万元。

现在的山兴村村民,在“公园式村庄、花园式住房”里生活,群众收入有保障,娃娃上学有保障,老年人生活有保障。

昔日“伤心村” 今成“小康村”
搬迁后的山兴村全景

“我在村里的休闲中心上班,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娃娃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日子过得像芝麻开花。”村老协主席赵怀云说。

“我现在每天早晚在绿树成荫的村里散散步,呼吸清新的空气,每个月村上还发给我1200块钱养老,这日子做梦都不敢想。”村民赵玲华说。

山兴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以上,大学入学率达100 %,每千人乡村医生数3人,实现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孩有学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0)
上一篇 2020-12-09 19:06:22
下一篇 2020-12-19 11:15: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