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象北”,这是一个很好的中国故事

故事主角是“断鼻家族”的十多头大象。我们看着它们从雨林出走北迁,仿佛在看“国家地理+迪斯尼”。

这场动物集体迁徙,不仅引发了我国网友的热情围观,还火到了国外——“大象去哪儿”成了热门话题,众多外媒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西南,“话风”也发生了180度大逆转。比如,日本电视台为象群做了专题节目,介绍我国的护象团队、政府的应急处理,口气非常友好。可以说,借着象群的“逛吃”,中国西南获得了罕见的曝光,这个中国故事赢得了外国网友的善意,展现了我国人民善良、政府专业、对人对动物都负责的好形象。

这场动物集体迁徙,不仅引发了我国网友的热情围观,还火到了国外——“大象去哪儿”成了热门话题,众多外媒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西南,“话风”也发生了180度大逆转。比如,日本电视台为象群做了专题节目,介绍我国的护象团队、政府的应急处理,口气非常友好。可以说,借着象群的“逛吃”,中国西南获得了罕见的曝光,这个中国故事赢得了外国网友的善意,展现了我国人民善良、政府专业、对人对动物都负责的好形象。

近期,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相关话题很热,“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新共识。当一些媒体还在纠结,究竟什么样的故事算好之时,“一路象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故事是沟通人性的方式,我们总说要讲故事,但经常讲着讲着就讲成了“大道理”。实际上,跨语境文化传播中应避免想说的东西过多而导致信息过载。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价值取向其实很难通过一时一事说服和争取,要讲清道理,更要讲好故事。相比之下,通过事实讲故事,激发情感,产生共情,更能融化立场,把声音真正发出去。小象吞食酒糟后醉倒,醒来后急急忙忙追上大部队;小象不慎滑进沟里,成年大象帮其脱困……这些行为能激发人们的共同感情,让观看者摘掉有色眼镜,主动感受到大象保护者、观察者、护送者的体贴。中国的文化感召力、形象亲和力也由此鲜明起来。  

另外,故事不见得都要大才美,也可以小而美。这个“小”不但体现在对故事的选择思路上,还表现在对微观之美、细节之美、过程之美的认知上。在大象故事中,这个“小”可以是关注大象的鼻子、大象的睡姿,也可以是对村民身体安全的时刻保护,对村民财产赔偿的系列政策。这些小而美的细节坦荡真诚。以讲述过程为主,少讲结果,少讲功劳,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大象的故事让人想到了李子柒。她在外国人眼中是传统东方文化,特别是美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有部分中国网友不理解这种走红,说她制造了中国田园落后的刻板印象。其实,看她的视频会发现她很注重过程和本源,做一个菜干脆要从种菜开始,在对过程的呈现中,逐渐完成情绪的积累,在偶尔出现的家乡话和与奶奶的笑声中,情绪又变成情感。看她视频的更多是不了解中国,甚至完全听不懂中文的人,他们因为她的视频爱上中国,这难道不是正向的文化传播?不是成功的中国故事?

围绕象群的迁徙,近一段时间各方专家都提供了很多观点。在大象找到认可的栖居地之后,又将是另外的故事,势必还会继续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那就要继续依靠当地政府拿出科学的、诚恳的、切实的举措,把故事讲下去。

文/ 孟盈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

本文信息来源为 《北京日报》

(2)
上一篇 2021-07-06 22:06:11
下一篇 2021-07-09 01:13: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